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山西多地高温“烤”验,园林建设积极应对

发布时间:2025-07-16 14:19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近日,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山西省多地开启“大烤”模式,临汾市气温直逼41℃。在这异常高温天气下,山西的园林建设部门积极行动,全力保绿护绿。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张爱梅)近日,山西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山西省多地开启“大烤”模式,临汾市气温直逼41℃。在这异常高温天气下,山西的园林建设部门积极行动,全力保绿护绿。

 

即日起,山西全省大部分地区将持续晴热,太原、临汾、运城等地成为高温“重灾区”,部分地区气温将达40℃—41℃。高温对市民生活影响显著,对园林绿植的生长也极为不利。

 

山西近日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面对高温,山西省园林局迅速响应。在浇水灌溉方面,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利用清晨与傍晚相对凉爽时段,出动水车、运用喷灌及人工浇灌等多种方式,确保每一株绿植都能“喝饱水”。尤其针对新栽及不耐旱植物,给予重点照顾,加大浇灌频次与水量,保证其在高温下的水分需求。例如,在太原市的迎泽公园,园林工人增加了对园内新移植树木的浇水次数,确保这些树木能够在高温中顺利存活。

 

为提升园林植物的通风透光性,降低蒸腾作用,园林局及时组织人员对枯枝、病枝进行修剪。在长治市的八一广场,园林工人对广场上的树木进行了细致的修剪,不仅改善了树木的生长环境,还提升了广场的整体景观效果。对于一些娇弱、对光照敏感的植物,园林部门搭建遮荫网进行保护。像运城市的一些花卉种植区域,通过搭建遮荫网,有效避免了花卉因强光直射而受损。

 

绿化带植物修剪

 

同时,考虑到园林工人需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各地园林部门纷纷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并为工人发放防暑用品,如藿香正气水、绿豆汤等,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有效预防中暑。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环卫工人也在高温中坚守岗位,为应对持续的酷热天气,他们除了日常的清扫工作外,还增加了对路面的洒水降温作业。清晨时分,洒水车便穿梭在各条街道,喷出的水花不仅能洗净路面的尘埃,更能通过水分蒸发带走地表热量,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对于人流量较大的商圈、公交站台等区域,环卫工人会适当增加洒水频次,让市民在出行时能感受到一丝清凉。他们同样享受着作业时间调整的福利,避开正午高温,同时配备了防晒帽、清凉油等防暑物品,确保在守护城市洁净与清凉的同时,自身健康也得到保障。

 

环卫工人正进行洒水降温作业(7月15日上午的太原街头)

 

除了园林部门的努力,农民朋友也需关注高温对农作物的影响。高温加速水分蒸发,农田易干旱,及时浇水是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关键。农业部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指导,帮助农民应对高温挑战,这也与园林建设中的灌溉等措施有着相似的应对思路,都是为了保障植物在高温下的生存。

 

随着气温升高,火灾隐患增加。消防部门加强对林区、草原和农田等易燃易爆区域的巡查,严格执行防火措施。园林建设区域同样需要注意防火,修剪下的枯枝等易燃物及时清理,避免因高温引发火灾,保障园林建设成果与市民安全。

 

高温天气对居民健康有影响,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医疗卫生部门建议相关人群减少外出、保证水分摄入,不适及时就医。园林在此时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绿色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能调节局部小气候,为市民提供相对凉爽的休闲场所,但市民仍需做好自身防护。

 

山西省政府已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相关部门加强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园林部门也通过多种渠道,向市民普及高温下园林养护知识,呼吁市民爱护园林绿植,共同应对高温天气。在这轮高温期,希望广大市民增强防暑意识,与园林等各部门携手,共同度过这段炎热时期,也期待山西的园林建设在各方努力下,能在高温考验中依然保持良好态势,为城市增添更多绿色与生机。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