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能源,液化石油气安全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安危。近年来,鄂州市聚焦瓶装液化气管理全链条,以智慧化监管为支撑、民生服务升级为抓手、专项整治为保障,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安全治理体系,实现行业安全水平跨越式提升。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王燕萍 通讯员 陈文杰)作为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能源,液化石油气安全直接关系千家万户安危。近年来,鄂州市聚焦瓶装液化气管理全链条,以智慧化监管为支撑、民生服务升级为抓手、专项整治为保障,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安全治理体系,实现行业安全水平跨越式提升。
2024年5月,鄂州市全面取消瓶装液化气用户自提购气,实行统一配送上门和随瓶安检,严格瓶装液化气充装、储存、运输、配送、安检、使用全过程监管。目前,全市已设置瓶装液化气配送站点18个、配备专用配送“小黄车”120台,配送人员均持证上岗,企业自主产权钢瓶、金属波纹软管、过流切断减压阀等安全装置基本实现全覆盖,随瓶安检率达到100%。
构建“智慧监管”新格局,下好安全治理“先手棋”
走进鄂州市智慧燃气监管平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全市液化气企业、配送站点的运行数据。每只钢瓶都有专属“电子身份证”,从充装到配送全程可追溯。这套系统实现了“三个100%”:气瓶赋码率100%、配送轨迹可查率100%、入户安检上传率100%。
这种“科技赋能+制度创新”的监管模式,正是鄂州破解监管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建立“一企一档”“一瓶一码”管理制度,将全市气瓶纳入数字化管理;推行“双随机+靶向”抽查机制,对重点企业实施“体检式”检查。
打造“民生服务”升级版,做好惠民利企“加减法”
“现在不仅送气快,收费也透明了。”鄂城区古楼街道居民李女士展示着配送员留下的“消费明白卡”,上面清晰标注着净含量、单价、充装日期等信息。这样的变化源于鄂州实施的整顿“服务提质”工程。
做“减法”方面,全面取消钢瓶折旧费、上楼费等6项收费,以普通居民用户每40天使用1瓶液化石油气为例,取消配送费、上楼费等附加费用后,一年可降低用气支出75元左右,每月少花费6至7元,年均为用户减负超百万元。
做“加法”方面,构建“城区30分钟、乡镇3小时”配送圈,实现让市民少跑路、油气多跑腿。此外,对4家瓶装液化气经营企业钢瓶押金收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设立由燃气管理部门、液化气经营企业、银行共同监管的钢瓶押金监管帐户,让广大市民“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打好“安全整治”组合拳,筑牢风险防控“防火墙”
鄂州市以雷霆之势开展瓶装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全链条监管、多维度发力”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专班,统筹住建、市场监管、公安、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力量,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自今年3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50余人次,对全市4家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2家危化品运输企业及13个配送站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燃气安全问题15个,规范气价公示5处,完善残液处置流程1项,立案查处违法行为3起,限期整改1起,跨区域移交违法线索2起,查扣问题钢瓶172只,形成了强大的执法震慑。
各部门协同作战,打出整治“组合拳”:住建部门牵头开展“清瓶行动”,全面清理违规气瓶172只;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严查“短斤少两”等计量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开展部署为期三个月的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打击行动;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督导,抽查经营使用场所46家次,推动70余处隐患整改到位。
从智慧监管的“科技范儿”,到民生服务的“人情味”;从铁腕整治的“硬举措”,到协同作战的执行力,鄂州探索出一条“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新路,实现了城市生命线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