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在家坐西面东,专门设灶……古人为何如此尊师?

发布时间:2020-09-10 09:34 来源:

核心摘要:在家坐西面东,专门设灶古人为何如此尊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性情的培养,老师总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9月10日是教师节,学子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其实,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古代,人们即对教师十分礼遇。  尊师重教有传统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都很尊

 在家坐西面东,专门设灶……古人为何如此尊师?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性情的培养,老师总会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9月10日是教师节,学子们会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其实,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在古代,人们即对教师十分礼遇。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尊师重教有传统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师都很尊重。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管子·弟子职》提出,“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相传,东汉李固为求名师指导,“常步行寻师,不远万里”。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专栏作者吴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举例,根据《礼记·学记》,教师应天子召见,“无北面”,可以免去跪拜朝见的礼节,以形成尊重师道的典范。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另外,塾师往往会得到比较高的礼遇。家塾的教师被迎到家中,要坐西面东,以示尊礼。一些特别富有的家庭,往往专为塾师设灶。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也有着类似“教师节”的日子,即孔子的诞辰日和塾师生日。那时家塾的东家,往往还会在节令等一些时期送给塾师“节仪”,以表礼敬之意。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古代教师也有“从业资格考察”?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一般而言,古代教育体系大致可分为官学、私学。就官学而言,可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前者即太学、国子监等,后者则是府学、州学、县学等。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有学者认为,私学则包括书院和各种启蒙教育的学校。古代启蒙教育很受重视,学校称之为学塾,可分为三类:家塾、私塾、义塾。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私塾很好理解,也常能在影视剧中听到。简单来说,私塾是古代老师自己办的,就是在自家或借祠堂等,设馆招收学童就读。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就官学而言,秦朝和西汉时期,其教师一般不需要考试,靠官府征辟或他人推荐即可。东汉时期,要想成为太学教师,需要通过太常寺主持的考试。”吴鹏说。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他提到,隋唐时期,开始对教师的从业资格进行全面考察,重点考察教学能力、师德和教学量即授课课时等,综合划定等级名次。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的确,有资料显示,《登科记考》中有这样的记录:“诸博士、助教,皆计当年讲授多少以为考课等级。”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学识好,品行也要好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在古代,想成为一位教师,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聘请塾师的人家,往往对教师的学识、品行、尽心和善教等都会有所考虑。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比如说,会对教师年龄、过往经历有要求,所谓“老成”、“年高德劭”即为此意。很多家族择师时甚至会有具体年龄要求。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依据《礼记·学记》记载,古代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准和学识水平,就是‘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吴鹏举例道。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所以,他提到,那时候的教师们,要系统掌握教学方法,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善于启发诱导,“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其不同心理特点,帮助其改正缺点。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塾师们的收入构成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说到收入,塾师所得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主要是束脩、膳食和节敬,数额则根据具体情况略有不同。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其中束脩是学生家长致送给塾师的酬金学费,是塾师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束脩可以是银钱,也可以是实物。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膳食比较好理解,是学生家长在塾师教学期间,提供给塾师的一日三餐,或是直接提供柴米油盐蔬菜肉食瓜果等实物。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顾名思义,吴鹏解释,节敬则是学生家长在开学、放假,以及中秋、端午、夏至、冬至等节日期间,送给塾师的银钱或礼物。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束脩”一词,还有个知识点。《论语·述而》提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吴鹏介绍,就此而言,有一种说法是,“束脩”是学生给老师的见面礼或学费,即十条干肉,这句话意思是“只要是主动给我一点见面薄礼,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吴鹏说,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束脩”等同于“束修”,意思是十五岁行束发礼,《论语·述而》中那句话的意思便是“凡十五岁以上,我没有不教育的”。(记者 上官云)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来源:新华网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