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中反映城市发展变化,中央网信办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指导央视网牵头开展《人民记忆:70年70城》系列短视频展播传播活动,携手70个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取得突出成就、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共同参与制作。以包钢、稀土,装备制造,文明城市,城建生态四个主题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记忆70年70城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中反映城市发展变化,中央网信办联合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指导央视网牵头开展《人民记忆:70年70城》系列短视频展播传播活动,携手70个在共和国发展历史上取得突出成就、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共同参与制作。
以“包钢、稀土,装备制造,文明城市,城建生态”四个主题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记忆 70年70城·记住包头》微视频,经过包头广播电视台短短两个多月时间的紧张制作,昨天在中央和地方主要新闻网站、主要商业网站及客户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同步展示。
以一抹红旗飘过开画,奔腾而过的双翼神马将画面从辽阔草原拉到了现代化宜居城市,象征快速发展的城市地标、贯通南北连接四方的桥梁、承载了深厚积淀的历史建筑,共同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包头的前生今世。
1、包钢、稀土
记住包头的是一种坚韧、奋进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轨梁轧钢厂轧钢二部CCS岗位轧钢工 李韶环:我在包头,是一名钢三代职工。过去,包头是大漠戈壁,寸铁不生,而如今,每两分钟就有一块6吨的钢坯出炉,经过轧制、冷却、矫直、加工等一系列工序,最后变成一根根百米钢轨铺向祖国大地。
70年来,平地建包钢,包头从水旱码头蜕变为胸襟博大的移民之城;“草原钢城”让“包钢制造”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装备水平最高、能力最大的高速轨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
2、装备制造
记住包头的是一种智造、创新
中国兵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王逢全:我在包头,是一名中国矿用车研发人员。30多年前,在中国服务的大型矿用车全部依靠进口,如今,包头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吨位矿用车、无人驾驶矿用车已经在全球矿山驰骋,让中国智造昂首站在世界舞台。
70年来,包头锤炼大国重器,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核材料,我们和祖国一起实现了中国智造。
3、文明城市
记住包头的是一种文明、传承
包头义工联合会志愿者 胡立巍:我在包头,是一名志愿者。当年,全国支援包钢建设,成为包头的第一批志愿者,也让奉献成为包头的精神内核。现在,包头每7人当中就有一名注册志愿者,“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包头的金字招牌。
70年来,文明已经成包头底色,志愿服务温暖一座城,幸福一城人,让包头成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4、生态城建
记住包头的是一种生态、绿色
包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熊伟:我在包头,我是一名住建人。曾经,包头仅有63棵行道树、47盏路灯、4公里水泥路面,一眼望去,沙石裸露、黄尘弥漫。今天的包头,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百里城市绿道,万亩城中草原。近2000公里城市道路,已经蜕变为“半城楼房半城绿”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70年来,包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绿色成为城市的颜色。作为全国首批10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正在阴山脚下、黄河岸边展露靓丽的英姿。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包头从大漠戈壁、寸铁不生,到如今每两分钟出炉一块6吨的钢坯,再到建成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从中国大型矿用车全部依靠进口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产的大吨位矿用车、无人驾驶矿用车在全球矿山驰骋,从第一批全国支援包钢建设者,到如今36.3万名志愿者的志愿之城;从63棵行道树、47盏路灯、4公里水泥路面,到如今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半城楼房半城绿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城。
在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
包头人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和睦相处、休戚与共
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让我们共同为包头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