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广西住建系统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发布时间:2019-07-19 09:33 来源:

核心摘要:(来源: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网)受偏南急流、冷空气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近日我区桂北雨势明显加大,部分县(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区大部地质松软,桂北部分江河水库涨水明显,水位较高,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对此,广西住建系统迅速启动了防汛抗洪救灾应急预案,迅速调集人力、物力,抢修受损的

来源: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网
受偏南急流、冷空气和低涡切变共同影响,近日我区桂北雨势明显加大,部分县(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区大部地质松软,桂北部分江河水库涨水明显,水位较高,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洪涝灾害。对此,广西住建系统迅速启动了防汛抗洪救灾应急预案,迅速调集人力、物力,抢修受损的城市道路和各类公共设施,确保群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460多名城管队员连夜清淤
 
7月13至14日,以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封宁为组长的自治区防汛抗旱第二指导组到达桂林后立即赴内涝现场开展检查指导工作。指导组一行先后到叠彩区、七星区漓江河段、七星区福隆小区、市县防汛指挥部及阳朔县等地,了解漓江水位、城区内涝原因、防汛值班值守、应急预案及物资等情况。封宁对桂林市各地的抗洪工作予以肯定,他强调,各级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履职到位,坚守一线,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抗灾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再接再厉、毫不松懈,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经过队员们几天几夜的努力,柳州市的路面已逐渐露出了原本的样子
 
记者了解到,面对肆虐的洪水,城中区城管局全局460多名城管队员全员出动。从8日下午2时,到11日清晨7时,铲淤泥、冲污水、扫杂物……柳州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每名队员按照分工有条无紊地开展清淤行动,他们身上的作训服被汗水和泥水“浇湿”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在与洪水的“较劲”中取得胜利。目前,柳州市的路面已逐渐露出了原本的样子。
 
暴雨来势汹汹,河池市天峨县迅速启动了防汛抗洪救灾应急预案。该县住房城乡建设局迅速调集人力、物力,抢修受损的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到村屯一线、农户家中,开展隐患排查和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宣传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加快疏通村屯道路,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目前,县内存在的路灯线路和路灯因水位过高漏电、古树枯枝可能掉落伤人、房子背后的边坡塌方等安全隐患已及时得到解决。
灵川县质监部门冒雨到工地巡查排除隐患
 
除了解决好灾后事宜,还要防患未然全力做好防洪备汛工作。桂林市灵川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加强了建筑工地的巡查工作,重点检查项目的防汛措施和落实情况,要求各施工单位将人员、机械务必撤到安全地带,各工地现场要24小时安排人员值班,并注意收听天气变化情况,观测水位变化,一有汛情通知立即紧急预案,随时根据灾情做出相应措施,确保县里的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加强工人安全防范意识,在工地设立警示牌,禁止外来人进入,特别禁止中小学生靠近。而各污水管理厂也在密切注意厂内水位变化,及时关闭闸门,泵房及时抽水,防止水倒灌入厂,以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生产,出水水质达标。
 
面对洪涝灾害,各地市政部门立即启动防汛抗洪救灾应急预案,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在积水深度较大的重要路段,存在井盖冲开等隐患的,采取人员值守疏导行人及车辆,水利、排水等部门每半小时关注漓江及各支流的水位上涨情况,抢险队伍及相关救灾物资均做好应急准备。
 
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各地市政部门将做好汛前准备工作,及早进行部署,对排水设施、污水厂和所有出水渠道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内涝隐患,有效、合理统筹汛期安排,汛后及时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开展排水设施整治,提升排涝能力。(姚琳尹)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