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贯彻落实省、市“三服务”重大决策部署,自2018年7月宁波市全面开展执法进社区工作以来,宁波市综合执法部门通过公示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清单、建立与社区的常态联络机制系、开展老旧小区“三乱”问题专项治理、配合开展车棚车库专项整治、探索住宅小区防违控违等多项措施,完善执法进社区方式方法,切实解决百姓身边的突出问题。目前,在全市中心城区618个社区中,各基层综合执法部门已在104个社区设立联络站(室),在384个社区派遣联络员或指定联络员,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综合行政执法进社区全覆盖。同时,扎实推进“执法进社区、服务在基层”活动,安排队员进社区动态巡查,及时处置社区综合执法类问题。2018年至今,累计办理小区类违法案件888起,涉及噪音油烟污染、违法建设、毁坏绿地、乱倒生活垃圾等。处理社区居民投诉举报548件,开展小区内城市管理顽疾集中整治372次,发现解决城市管理相关问题2600余件,清运小区内各类垃圾830吨,处理僵尸车158辆,拆除违章建筑6200余平方米。
抓责任强基础,公示综合行政执法清单。各地综合执法部门在社区联络站点的宣传橱窗等载体上,公开进社区人员的姓名、联络电话等信息。北仑区在每个社区安排2名执法人员(辅助人员)负责联系工作,并建立健全与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基层自治组织的常态沟通联系机制。同时,根据《宁波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条例实施意见》明确的部门职责分工,公示综合执法部门居民小区易发违法事项执法清单。2018年7月,江北区出台了全市第一部执法进小区执法清单,办理了楼道小广告、小区内公共绿地停车毁绿等突破性典型案件。
抓服务强互动,加强与社区联系互动。执法人员积极参与社区事务,通报执法管理工作情况,积极参与社区各类问题的讨论协商,收集城市管理民意民情,与小区自治力量互动,结合我局开展的“行走甬城”“马路办公”等专项活动,主动“下沉”服务,开展市容整治、集中复绿等行动,海曙区发挥小沙泥街“小巷总管”、芦杰党员志愿服务工作室等城管服务品牌效应,从服务层面细心化解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区城市管理“顽疾”,镇海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联社队员与社区、物业、业委会等相关人员共同商讨小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抓整治强协同,开展老旧小区“三乱”问题专项治理。对辖区内老旧小区进行拉网式排摸,清理整治小区住宅楼外墙、楼道、树木、电杆上等公共区域非法张贴、涂写、刻画等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要求小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人先行进行清理。同时,积极发挥城管义工力量,组织义工进老小区,共同参与“三乱”整治。
抓治理强整改,配合开展车棚车库专项整治。基层中队协同街道、公安、住建、社区、物业公司等单位,对小区内违法使用车棚车库现象进行全方位排摸,通过前期宣传、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等措施,对违规使用车棚车库进行联合治理,累计整改问题车棚车库1847个。
抓违建强巡查,探索住宅小区防违控违措施。为有效遏制与惩处小区违法建设,将被动执法变为主动前置管控,该局在鄞州区试点推行防违控违“三位一体”(区综合执法局、住建局、镇街)工作法和“四个一”(一个实时化信息共享平台、一支常态化联合巡查队、个标准化工作流程、一个长效化管控机制)工作体系,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区域和巡查重点时段,及时发现并处置小区内各类新增违法建设行为。目前,鄞州区已在24个新交付小区实施该工作法,覆盖1.6万多户,累计整改违法建设行为150余起,违规装修162起,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 供稿 编辑 朱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