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杭州市共有五个(7条)地下综合管廊国家试点项目。截至2019年3月底,五个(7条)试点项目已建成廊体26.05公里,占可实施廊体总长84.36%。
一是注重与市政建设有机结合。重点与新、改、扩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相结合,与重要市政线缆项目建设开展相结合,与大型地下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相结合。
二是注重拉动社会资本投入。钱塘新区和富阳金桥北路地下综合管廊项目采用PPP模式,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方式。PPP项目公司作为收费主体,按照收费标准以及入廊协议向各入廊单位收取一次性入廊费和管廊运营维护费,不足部分由政府方进行可行性缺口补助。
三是注重架空线缆“上改下”。建设部门与电力部门在电网规划、建设层面上加强协调、形成共识,合力促进电网发展建设和综合管廊建设齐头并进,积极建设形成连接全市各主要变电站的地下电力主干网络,消除城市空中“蜘蛛网”、实现地下空间资源有效集约利用。
四是注重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探索构建符合杭州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明确市直部门、区县(市)两个层面考评方案,在全市范围内逐渐形成以试点项目带动非试点项目实施的良好氛围。(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供稿 编辑 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