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8 月 28 日,长江宜昌航道局的工程船正在长江枝江段水道紧张作业,标志着 2025 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该项目集中了 5 艘疏浚工程船、6 艘施工船以及 16 艘运输船在枝江水道开展作业,采用非禁航施工模式,致力于提升航道水深。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柳月 刘孜孜)8 月 28 日,长江宜昌航道局的工程船正在长江枝江段水道紧张作业,标志着 2025 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已全面启动。目前,该项目集中了 5 艘疏浚工程船、6 艘施工船以及 16 艘运输船在枝江水道开展作业,采用非禁航施工模式,致力于提升航道水深。
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全长约 612.5 公里,占据长江干线航道的五分之一。这段航道连接着三峡库区与下游深水航道,是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通道。然而,该航道蜿蜒曲折,滩多水浅,严重制约了长江黄金水道综合航运效能的发挥。尤其是宜昌至荆州之间的长江枝江段,每年枯水期航道都会出现 “滩多水浅”、“蜿蜒曲折”等状况,成为阻碍长江航道通过能力的 “中梗阻”。
为改善这一状况,2016 年,长江深水航道整治 “645 工程”(安庆至武汉 6 米水深、武汉至宜昌 4.5 米水深航道)被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此次 2025 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计划于年底完工,届时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枯水期维护水深将达到 4.5 米,5000 吨级船舶能够满载通行。
此次航道维护疏浚后,毕将推动沿江港口吞吐量增长,促进腹地经济发展。航道水深的增加,使得船舶运输能力提升,更多货物能够通过水路运输,直接带动港口业务量上升,进而拉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可助力船舶与港口向大型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型。随着航道条件改善,大型船舶的通航需求促使船舶和港口设施不断升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大型船舶的单位运输能耗相对较低,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航运发展。
在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顺利推进,航道、海事等相关单位积极协作。他们多次开展现场协调,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明确各自职责分工,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保障方案。施工期间,加大了对过往船舶的安全宣传,维护施工附近水域的通航秩序。宜昌海事局枝江海事处执法人员对入场的施工船、运输船舶进行了全面的“体检”,确保各船舶不“带病”参与施工。长江宜昌航道局枝江航道处还根据疏浚实际情况,增加对疏浚区域及周边航道的巡查、探测频次,并依据施工进度和航道变化动态调整航标配布,加强疏浚现场管理,为疏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