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宽”。为响应中宣部号召,《中华建设》杂志社自1月14日起,组织记者深入住房城乡建设的第一线,启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
开栏语
“源头有活水,基层天地宽”。为响应中宣部号召,《中华建设》杂志社自1月14日起,组织记者深入住房城乡建设的第一线,启动“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我们将把笔尖对准那些在基层默默耕耘的人们,从城市美容师到乡村守护者,从建筑工人到社区志愿者,每一位劳动者的故事都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春走基层”——聆听春天里奋进的足音……
寒冬中的相遇
一月的武汉,已有几分暖意。日前,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探访了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的一位特别理发师——何亮。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地方,何亮以他那把灵巧的剪刀和一颗炽热的心,为社区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当记者抵达谭鑫培路的江夏环卫中心时,这里已临时搭起了一个理发点,虽然简陋,缺充满了温馨与欢笑。
“真不错,正准备年前抽时间去剪个头发的,没想到就有理发师专门来给我们免费理发了。”一位正在等待的环卫工人对记者说道。他的脸上洋溢着愉悦和期待。对于这些常年忙碌于清扫街道的环卫工人来说,每年这个时候都是他们最期盼的日子之一。
何亮深知环卫工人们平日里的辛劳,很少有时间关注自己的形象。“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为城市的整洁默默付出,”何亮感慨地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艺,帮助他们打理一下形象,同时也让社会各界看到并认可他们的努力。”
走进何亮的“艺美”工作室,那不大的空间里弥漫着洗发水的清香。镜子擦得锃亮,反射着洁白的灯光;一个个理发椅被擦拭得一尘不染;理发工具整齐地排列在一旁的架子上,每把剪刀都在灯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它们见证的无数温馨故事。
这个临时设立的理发点虽然没有专业理发店内的齐全设施,但在何亮精心布置下显得格外温馨。每当一位顾客满意地离开镜子前,何亮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每次看到大家开心的笑容,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说道。
善意可以传递
谈起缘何有此善举,何亮感慨万分。入行早期,他曾被公司派遣到山西等地工作,在异乡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业余时间里,何亮成了当地福利院的常客,为老人们提供免费的理发服务。“我觉得善意是可以传递的。”何亮回忆道,“给需要帮助的人理发从不收钱,有时候他们会送我一些鸡蛋,这让我感受到彼此之间真诚而质朴的人情味。”
2021年,结束了多年的漂泊生活后,何亮回到了家乡江夏郑店,开设了一家名为“艺美”的理发店。事实上,在回乡开店之前,他就已经是湾子里的名人了。每年春节回到老家,他都会主动为村里的老人和行动不便者义务理发。“我希望能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何亮说。
尽管“艺美”的生意如火如荼,但每逢腊月二十七、二十八这段忙碌时期来临之际,何亮还是会选择暂时歇业,背着剪刀包回村里,为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义务理发服务。这一坚持已经持续了多年。“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剪出令人满意、舒适的新形象。”他总是这样告诉自己。
为了让更多的环卫工人知道并接受他的免费理发服务,何亮特意在店门前贴了一个醒目的标识,并在店内角落里准备了一个“环卫工人理发专座”。他说:“我不想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所以特地安排了这样一个地方,希望他们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正是因为有了像何亮这样的人,才使得每一个角落都充满希望与温情。环卫工人是城市“卫士”,何亮便延续这份温暖。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愿我们都能传递爱的力量,共同构建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李孟 通讯员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