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鄂家乡》(42)公安县风景名胜
徐家兴(武汉)

千里平川山难求,
天降仙嶷黄山头。
漫山奇岩皆灿然,
仙人镀之以金鎏。
——山水诗人
湖北省公安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黄山头公园风光宜人,著名的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南闸、北闸雄伟壮观,饮誉鄂南湘北的卷桥风景四季长青,三袁故里、鸡鸣古城、南平文庙等古迹遗址,均向世人展示着公安县丰厚的文化底蕴。
※黄山头风景区
位于湖北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结合部。突兀千里平川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
黄山头风景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大小32峰,主峰顶端有建于北宋时的“忠济庙”,南麓有建于唐宋时期的“南禅寺”,二顶有宋代的“云霄宫”,东麓有奇石“犀牛望月”、“仙人掌”。西麓有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龙井”,北麓有“连理枝”,共誉为黄山八景。
解放初期修建的荆江分洪节制闸,就横卧在黄山脚下的虎渡河上,山麓建有南闸纪念公园,大理石纪念碑上,镌刻着毛主席、周总理为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题词。黄山头是荆楚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原始社令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晋、唐古迹达19处。
东汉名将马援及农民起义军领袖覃儿健,宋代杨么,明代李自成农民军,清代太平军都曾在此鏖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贺龙亦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
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柳宗元、宋代范成大、明代三袁、清代陶三封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黄山动植物资源丰富,动物种类有獾、果子狸、松鼠等。各种植物1000多种,其中水松、金钱松、菩提树、红果等为珍稀树种。黄山盛产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荆江分洪工程
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未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荊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2006年5月,荆江分洪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5年,荆江分洪闸(北闸)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鸡鸣城遗址
位于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咀村和王家厂村交界处。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城址,平面略呈圆角梯形,南北长约480米,东西宽330一43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城垣外有城壕,城内高地沈家大山一带,厚达2米以上。城址范围内采集有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鸡呜城遗址对研究江汉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聚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传说有二神夜间在此筑城,商定鸡叫停工,本方土地作崇装鸡叫,使二神弃城而去,故名:鸡鸣城。
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东南和西南有明显转折,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21平方米。
根据城址范围内采集到的文化遗址推测,鸡呜城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鸡呜城自1996年发现以来,先后有省内外及国外专家前来考古参观,对鸡鸣城保存如此完好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评价。
调杳勘探表明,鸡鸣城是一处大型聚落,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久远,城垣、壕沟保存较好,是长江中游较少的一处史前城址,是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的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这一地区文明形成过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平文庙
公安县南平文庙始建于明朝,是祭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及历代先贤的重要场所,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一处革命旧扯,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庙大成殿内陈列有贺龙、周逸群、段德昌、柳直荀等原红二军团领导人为革命献身的光辉业绩的图片展览,供人瞻仰。
1982年湖北省政府将“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双重身份的南平文庙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称确定为“红四军、红六军会师旧址。”
2012年被荆州市评为荆州市十大革命遗址,荆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对今天的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有很好的教育乖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