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乌兰察布高铁站前广场——百姓文化生活的大舞台

发布时间:2023-11-09 12:33 来源:

核心摘要:乌兰察布高铁站前广场是全市最大的城市广场,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人、车通行和驻停的场所,具有缓冲、组织和交汇的作用。立足“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健康乌兰察布建设,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刘静)乌兰察布高铁站前广场是全市最大的城市广场,是集旅游、文化活动、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坐落在察哈尔右翼前旗界内,乌兰察布市高铁站前正前方,于2017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总面积63万平方米,以哈达路为中心线主轴,南北延伸,中轴线全长1250米,采用天然花岗石铺砌,给人以自然、庄严、厚重的感觉。依次排列为:主广场(站前广场)、中广场(音乐喷泉广场)、南广场(景观水系公园)。四水环绕,贯穿南北,像一条美丽的“蓝色哈达”蜿蜒环抱整个城市。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人、车通行和驻停的场所,具有缓冲、组织和交汇的作用。立足“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健康乌兰察布建设,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站前主广场以铺装、绿化及中央区域照明构成,两侧为停车区,中心区与站前平台链接采用一组台阶,台阶两侧设有无障碍坡道,各停车场之间用小型乔木及大型灌木围合,保障广场整洁,中心主区域照明主要用柱灯及地灯,其余采用马兰花瓣高杆异形灯和庭院灯,相辅相成,动静相益,供游人小憩的长椅一张张摆放在合适的位置,充分彰显了细致的人性化关怀。广场中图案的造型与道路轴线连接、调整、延伸,增加城市空间的关联性,突出乌兰察布市地域特色,增强景观设计的深度和层次。


音乐喷泉广场主要以音乐喷泉为主色调,周围的树木围绕一圈似士兵一样垂直挺立,守护着热闹的广场。色彩斑斓的喷泉伴随着音乐的节拍美轮美奂,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境地,外围是绿茵茵的草坪,像绿色的地毯镶嵌在广场两侧,与音乐喷泉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每到晚上,这里可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孩子们尽情地戏水玩耍,老人们舞太极剑、打太极拳、跳广场舞,还有时尚网红来此拍照打卡纪念。在有风的日子,风筝爱好者放起了五彩斑斓的风筝,为广场增添了一丝童真和惬意,营造了热闹、欢乐、和谐的美好氛围。


景观水系公园以700米长人工河从之间一分为二,小河像一条晶亮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公园里。堤岸柳树依依,凉风习习,凉爽惬意,坐凳凉亭错落有致,花岗石铺就的小路,曲径通幽,是市民们饭后遛弯散步的不二之地。在人工河中架着一座30米长的汉白玉石拱桥,走上拱桥,周边美景尽收眼底,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引得游人驻足。


以桥为界向东西沿伸500米长街,就是当地著名的乌兰察布之夜(不夜城),以精致国潮文化为主线,汇聚古风古韵、智能夜游、互动美陈、景观打卡等元素,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每到晚上各种文化组织活动、小吃、杂耍、马戏、公益演出等等吸引着周边各地游客,最大突破单日10万人以上,有效带动高铁新城片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年客流量300万人左右,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拉动了地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大文旅”产业,打响乌兰察布品牌。


乌兰察布高铁站前广场建成以来,举办过多场大型娱乐活动,无人机灯光秀、元宵节社火活动、大型烟火秀、红色主题活动......身为服务公众的城市广场,为市民的娱乐需求提供了宽阔的活动场所。富有艺术魅力的设计也反映了城市特色,已然成为了乌兰察布市最具有特色的地标性建筑。广场中的各种雕塑、小品、喷泉、设施等为市民开展各种活动创造了便利条件,促进共享作用,给城市生活带来生机,丰富了城市景观的空间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