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首次摸清

发布时间:2023-02-17 07:43 来源:

核心摘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通过这次普查,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阎秋)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通过这次普查,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据曲琦介绍,这次普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承担了任务量最大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调查工作,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类房屋建筑的摸底调查。
 
首先是制定统一规则,确保步调一致。编制了全国统一的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制定了数据处理方案、业务流程指南、质量控制细则、质量审核办法、质检核查指南等一系列文件,开发了全国统一的调查软件,制备了统一的调查底图,确保了全国工作步调一致、标准一致。
 
其次是强化技术保障,开展全员培训。组建了部级技术专家组,全天候24小时提供技术指导。各地住建部门充分发挥当地专家作用,共同建立了技术保障体系。在培训方面,部级专家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培训人数累计达23万人,各地对所有参加调查人员的培训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全覆盖。
 
三是层层压实责任,严控数据质量。建立了县市省部四级质检核查制度,逐级对数据质量负责,建立了在线巡检制度,数百名巡检员和巡检专家以远程方式对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抽查,对于有问题的提出警示,发出提示警示单2000多份。此外,还在软件系统里设置了多种异常指标提示警示功能,确保调查质量。
 
四是深入组织动员,加强指挥调度。全国500多万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就动员了260多万人,努力克服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疫情反复带来的各种困难,一栋一栋地把每一栋房屋的数据“跑”了出来,对每一栋都进行了调查。
 
曲琦说,通过这次普查,第一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房屋建筑空间位置和物理属性的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目前,房屋普查数据已经在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如,在去年国务院部署的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住建部依托普查系统开发了自建房排查信息归集系统,将排查信息与普查信息、位置图斑挂接绑定,并对普查数据进行了印证和补充,与以往的逐级汇总、层层上报的方式相比,实现了信息落图定位、全过程可追溯,是普查数据应用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