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从灾后废墟到网红打卡点——古厝在乡村振兴中重生

发布时间:2021-05-26 14:33 来源:新华网

核心摘要:坐落于福建闽清乡野田间的宏琳古厝,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历时28年建成,占地170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2016年特大台风灾害中,宏琳厝损毁严重,成为一片废墟。

“三进”格局住房666间,雕梁画栋燕尾脊。每逢周末早上,宏琳厝里琴声袅袅,置身其间可以观赏古家具、漆画及红色历史等展览,也能体验儿童素描互动项目,品尝本地特色小吃,周边游客纷纷前来打卡。
 
坐落于福建闽清乡野田间的宏琳古厝,有2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历时28年建成,占地17000多平方米,是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2016年特大台风灾害中,宏琳厝损毁严重,成为一片废墟。
 


这是在2016年特大台风灾害中被损毁的宏琳古厝(2017年7月27日摄)。新华社发(闽清县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人都为此痛心,在政府的组织下,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闽清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宏琳厝项目负责人刘鹏程介绍,当时有企业捐资,政府和民间联动,投入古厝修复工作中。
 
修缮前后花了4年。规划设计人员通过翻阅县志、听老一辈族人口述、参照老照片等方式,努力复原当时的建筑格局。工作人员四处搜寻厝内文物原件和可供修补的材料,最大程度地以旧修旧、修旧如旧。宏琳厝逐渐恢复了昔日的光彩。
 
古厝的复兴不仅是修复而已,也在于合理的活化利用。刘鹏程说:“为了丰富古厝的内涵,我们尽可能挖掘厝内故事和当地民俗,充实展陈内容,目前正在逐步引进相匹配的多种业态,让观众可看可玩能逗留。”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一处革命旧址,共产党员项南在这里领导‘战时民众教育流动工作队’,宏琳厝后人、爱国志士黄开修和黄开云两兄弟在家中创办《抗日救亡周刊》。”讲解员卢书棋介绍道,她是黄氏家族第八代的媳妇,讲起家族故事充满感情。
 
随着古厝的修复,厝内这处红色旧址也得以修复和展示。此外,不少民间收藏家将古家具、古牌匾、漆画、瓷板画及文人书画等放置在宏琳厝展陈。才艺表演和民俗活动如写春联、家风家训研习等活动,也常在古厝开展。
 
如今偌大的庭院里,常出现背着单反、不停按快门的古建爱好者,开展古厝研究的高校师生,还有慕名而来的游客。特别是节假日,宏琳厝是人们全家出游的好去处。
 
当地人说,修复后的古厝更加宏伟和完整,以前游客走马观花很快就逛完了,现在游览大半天还意犹未尽。涅槃重生的古厝成为乡村游的一大亮点。
 
自2020年9月重新开放以来,宏琳厝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闽清县坂东镇党委书记林晨晨说,宏琳厝与周边的美丽乡村旅游景点、七叠温泉、采摘园以及其他古厝等游玩地相串联,形成了一条可满足游客对“吃、住、行、游、购、娱”的多样需求的旅游线路。
 
古厝文旅还为当地人提供了讲解员、保安保洁等岗位,让在家的妇女获得就近就业的机会。古厝变成“网红”,也为附近街区特色美食行业开拓了一条文旅发展之路。
 
“保护开发利用好古厝资源,对乡村旅游大有好处,以点带面,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玩体验,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林晨晨说。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