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聚焦

无人运输、5G智慧塔吊,湖北省高品质住宅项目汉韵公馆战高温有“凉”策

发布时间:2025-07-17 17:23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构筑起“空中智能工厂”,物料运输机器人精准投递物料,5G塔吊在云端可实现远程操控……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李孟 王瑞 通讯员  涂佩秋)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构筑起“空中智能工厂”,物料运输机器人精准投递物料,5G塔吊在云端可实现远程操控……盛夏时节,建筑工地上热浪翻涌,气温直逼39℃。然而,在位于武汉市洪山区三星巷的中建壹品·汉韵公馆项目现场,一场由智能建造技术引领的“科技革命”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工地的面貌。

 

 

7月16日,中华建设全媒体记者前往该项目探访,看看科技与狠活如何战高温,汉韵公馆项目总建筑面积11.75万㎡,包含9栋住宅楼项目,是全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

 

项目现场

 

装配式造楼机打造“空中智能工厂”  体感温度差10度

 

“以前搭脚手架得在烈日下晒上大半天,现在站在自动开合的防护棚里,温度比外面低好几度。”项目数字工程师傅诗文站在1号楼26楼操作平台告诉记者,眼前这个白蓝相间的“大家伙”,是第二代装配式造楼机,这台造楼机以单层标准模块化平台为核心,集成顶加智能塔机、3D打印机器人、布料机器人等设备,形成了一条覆盖关键工序的机械化生产线。

 

作业平台

 

当记者置身其中,立刻感受到防护棚遮挡下的清凉——经测温仪显示,作业区温度较室外低5-10℃,只见全覆盖的自动开合防护棚通过遥控实现遮阳挡雨,平台上放置了电扇,为工人构筑起一道“清凉屏障”。

 

钢筋工工作场景

 

来自黄冈的钢筋工张师傅专注地干着手上的活,他今年39岁,在项目上干了2年多,每月到手工资1万多,“现在工地环境比以前好多了,项目每天11点至下午3点,都要求我们必须休息,还定期发放防暑物资、绿豆汤等。”张师傅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

 

“如果说传统造楼机是‘体力劳动者’,那我们的智能版本更像是‘全能工程师’。”傅诗文比喻道,第二代造楼机的整体减重15%,却能承载更多智能装备,实现了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突破,也为一线建设者撑起了一片阴凉。

 

无人化运输链 机器人“穿针引线”

 

在6号楼的施工现场,几台造型各异的运输机器人正穿梭于钢筋丛林之间。它们时而灵活转身避开障碍,时而稳稳驶入智能电梯,将一摞摞砌块、水泥砂浆精准送达指定楼层。

 

移动式码垛机器人

 

“这些‘钢铁小将’可比人工搬运省劲多了,过去运砖得靠小推车,现在机器人‘穿针引线’,连电梯都成了它们的专属通道。”项目物料运输现场管理员梁俊介绍,目前项目上运用了3款机器人,斗型运输机器人载重达1000千克,360度全方位移动能力让它能轻松应对复杂地形;移动式码垛机器人专攻整垛物料,通过真空吸盘抓取单次50千克的砌体,一次可运输600千克。它们与智能电梯联动的“自主乘梯”功能——机器人抵达电梯口后,电梯自动开门迎接,随后将其送往目标楼层,全程无需人工干预;n型物料运输机器人形如其名,内部造型适合运输整垛砌块、袋装腻子、箱盛水泥砂浆等垛型物料,在物料装载、运输、卸载等方面实现无人化。

 

这种无人化运输链的构建,不仅解决了高温下工人因体力透支导致的效率下降问题,更将材料运输的精准度提升至毫米级。据测算,机器人运输的误差率低于0.5%,而传统方式常因人为操作导致物料浪费或重复搬运。

 

5G智慧塔吊 女工操控室里的“云端指挥”

 

“以前爬塔吊时,一天都不敢喝水,生怕上厕所耽误时间。”塔吊控制员张小青回忆起过去的工作场景。如今,这位来自黄冈的女工只需坐在室内控制室,便能通过5G网络远程操控塔机,单人分时操控多台设备,效率提升30%以上。

 

5G塔吊操作场景

 

在汉韵公馆项目,6套塔吊远程控制系统将操作环境从高空驾驶舱迁至地面。通过体感座椅模拟塔吊的倾斜与抖动,工人不仅能直观感受操作状态,还能借助智能安全帽的立体定位与轨迹跟踪功能,通过语音指令与AI系统互动,实时调整吊装角度与速度,实现精细化管理。

 

张小青的操控台前,屏幕上跳动的三维模型实时还原工地动态,而她的手指在摇杆上轻点,便能指挥千钧重物精准落位。这种“云端指挥”的模式,不仅消除了高空作业的风险,也让建筑工地逐步向“无尘化、少人化”转型。

 

项目经理文宇介绍,5月1日,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正式实施。其中,对居住环境、建筑空间、室内环境、结构、设备等技术指标均作出了规范。汉韵公馆层高设计为3.1米,超越了3米的新规标准,该项目预计将在7月底封顶。

 

记者手记

 

那高耸的装配式造楼机,宛如一片悬浮于烈日之上的钢铁绿洲,楼顶平台被炙烤得滚烫,宽阔的钢平台之下,却荫蔽出一方宝贵的清凉工位。工人们无需再与暴晒赤膊相争,在相对舒适的荫凉里,预制构件被精准吊装、严丝合缝。智能建造的介入,并非冰冷的替代,每一份坚守都因科技的赋能而更具尊严,每一滴为城市生长付出的汗水,都值得被尊重。

 

0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从四个关键词读懂中国经济“半年报”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