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1月19日晚,福州闽清县体育中心灯火璀璨、欢声如潮。“礼乐闽清村村天籁”闽清·村唱大赛积分赛的舞台上,乡村歌手们质朴的嗓音在夜空下久久回荡,映照出千年礼乐的深厚底蕴,更唱响了新时代乡村的蓬勃活力。
11月19日晚,福州闽清县体育中心灯火璀璨、欢声如潮。“礼乐闽清村村天籁”闽清·村唱大赛积分赛的舞台上,乡村歌手们质朴的嗓音在夜空下久久回荡,映照出千年礼乐的深厚底蕴,更唱响了新时代乡村的蓬勃活力。
作为闽清重点打造的新大众文艺项目,“礼乐闽清村村天籁”村唱大赛自9月启幕以来,便以燎原之势点燃全县文艺热情。赛事创新采用“线上直播+线下竞技”双轨模式,设立塔庄、上莲、东桥、云龙四大赛区,涵盖常规赛、守擂赛、表演秀、积分赛和总决赛五大阶段,赛程持续至12月。截至目前,24场常规赛、12场守擂赛均已圆满落幕,20场积分赛正接续上演,让乡野间的音乐热潮愈演愈烈。
闽清村唱的底气,源于千年礼乐的文化浸润。这里是北宋“乐圣”陈旸故里,其编著的《乐书》作为世界首部音乐和表演艺术百科全书,被收录于《四库全书》并列入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绵长的礼乐基因。闽清因地制宜用好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以“乐圣”陈旸文化IP为核心,让村唱活动成为传承文脉的生动载体。如今,这场乡村赛事以音乐为纽带,将这份千年文脉与陶瓷文化、华侨文化、美食文化深度交融,让古老传统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新枝。
这是一场“接地气”又“有格调”的乡村歌唱比赛。闽清村唱从上莲乡起步,把群众作为村唱活动的主体,从队伍组织、赛制调整到节目表演、村民投票,均由村民主导,并邀请专家现场辅导,提升演唱水平,赛事奖品也选用本地土特产,既守住了“土味”本色,又增添了专业“韵味”,让每一首乡音都承载着田间地头的动人故事。
创新模式的赋能,让村唱的文化流量持续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增量。闽清以村唱大赛为支点,实践“互联网综艺团播+乡村文旅”新模式:线上直播打破地域阻隔,让闽清好声音传遍大江南北;线下赛场则成为文旅融合的绝佳舞台。上莲赛区里,非遗展示区、农特产品展销台、乡厨美食摊相映成趣,粉干、橄榄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带动民宿休闲体验热度飙升;东桥赛区将赛事与夜间经济深度绑定,烟火气里催旺消费活力,周边餐饮、零售生意火爆;云龙赛区强化专业辅导力量下沉,精心打磨参赛节目,让赛事兼具思想性与观赏性……这种“以赛促融”的思路,贯穿于村唱大赛的每一个阶段,让文化活动不再局限于舞台之上,而是成为激活乡村产业、带动百姓增收的“新引擎”。
村唱的力量,远不止于一场场音乐盛宴。它唤醒了乡村的文化内生动力,激活了沉睡的文旅资源,更解锁了闽清产业振兴的流量密码。非遗产品、特色农产品借赛事热度走向全国,实现“把人引进来、把货带出去”的目标,让“礼乐闽清”文化品牌越擦越亮。全县餐饮、民宿、夜市等业态持续火爆,生动诠释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在闽清的鲜活实践。
村唱声声,唱活了乡村文化,唱火了文旅产业,更唱出了闽清人民增收致富的希望。如今,闽清正以“赛事IP”激活乡村振兴夜经济,以“示范片区”打造业态融合标杆,以“村歌”唱响乡村振兴曲,奋力走出一条生态底色亮、文化韵味足、产业活力强、百姓口袋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