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立冬时节,全省进入秋粮收获的收尾期、收购的关键期,农民一年的收益关键在此。
立冬时节,全省进入秋粮收获的收尾期、收购的关键期,农民一年的收益关键在此。
不过,今年9月至10月,持续阴雨及台风天气,对秋粮生长及收割造成一定影响。眼下的收购市场行情怎样?如何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记者来到田间探访。

11月6日,沭阳县淮沭河畔一处晾晒场地上,当地农户抓住晴好天气翻晒秋粮。张良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看“天”收粮,各地提前启动指挥有力
11月6日,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新曹农场分公司标准化种植基地里机声隆隆,水稻抢收抢烘、小麦抢耕抢种,一派繁忙景象。“截至11月6日,全场8.2万亩水稻实现应收尽收,全部进入烘干线和晒场,秋播保质保量推进,播种面积已达98%以上。”新曹农场分公司副总经理夏济兵说。
谈及今年的水稻收割,夏济兵直言“收获不易”。他分析,今年夏季高温来得早、升高快。7月初,部分水稻田发苗受到伤害。而且今年持续高温时间长,对水稻抽穗扬花期影响较大。10月初又遇连续阴雨,影响水稻灌浆结实。“还好没有出现倒伏和穗发芽现象。我们抢准时机,于10月21日比去年提前两天启动秋收。”
夏济兵介绍,新曹农场第一时间成立“三秋”指挥部,形成由主要领导牵头、农业分管负责人一线指挥、部门全员参与的“三秋”工作专班,每日汇总秋收秋种数据、调度农机力量。据统计,共组织场内180多台农机具及300多台套社会化农机具及时收割运输,全场60个水泥晒场、4条日烘干2800吨的大型烘干线接连上场,在此保障下,亩产预计达1110斤,与去年基本持平。
由于及时关注天气,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立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2600余亩水稻至10月下旬全部收割完毕。合作社负责人张立友说,由于阴雨天气收收停停,但总体因收割较早,产量未受影响,整体平均亩产约700公斤。合作社自有6台烘干机24小时运转,收割的湿谷均能及时烘干。“合作社每天能处理90吨湿谷,目前已帮大户烘干3000多吨。”张立友说。
据全省农情调度,截至11月6日,全省秋粮收获3729.9万亩、进度约83%,比上年同期多收获521.4万亩。其中水稻收获2607.7万亩、进度78%。全省累计烘干粮食1078.4万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刚华分析,今年秋收前期的台风阴雨天气对水稻生长确有影响,但不太明显,主要是部分杂交稻倒伏影响收割进程。收割进度上,虽然苏南苏北地区间有些差异,但天气预报准确,各地指挥有力,目前都在抢收抢种。“今年各地针对常发性高温天气,有效调节了播期并在高温阶段采取了针对性措施,高温危害比前几年小;9月之后阴雨虽有影响,但总体应该比去年好。建议当前没有完成收割的地区还是抢收抢烘。”他说。
订单在手,价格保障有了“压舱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除了水稻收割,粮价波动是农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我们合作社种植面积2000多亩水稻,其中超九成为南粳46。”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君伟介绍,出于订单种植及大米销售的需求,合作社始终选择高品质稻谷品种,这两年持续种植的南粳46均是采购自省农科院的原种,凭借优良品质深受市场认可。不过今年受天气影响,早播的南粳46出米率和产量略受影响,晚播的则表现稍好。截至11月6日,合作社秋粮收割进度已完成80%左右,后续将根据天气情况稳步推进剩余收割任务,确保颗粒归仓。
谈及今年的粮价走势,汪君伟直言“不如往年”。他算了一笔账:以南粳46为例,按米价2.3元/斤左右折算成稻谷价格后,单纯农户直接售卖稻谷的价格,去年每斤约1.6—1.7元,今年则降至1.4—1.5元,一亩地收益大概减少一两百元。
在粮价下行压力下,订单农业成为合作社保障收益的“压舱石”,这也让汪君伟切实感受到惠农政策带来的红利。“我们和才林高科、晶健米业签订了1万多亩的订单农业协议,约定收购价2.45元/斤,和去年基本持平,价格保障很扎实。同时,像‘金陵味稻’这样的收购主体,采用订单模式收购时,价格会比一般市场收购价高出1毛钱左右,是实实在在的惠农支持。”汪君伟说。
汪君伟深有感触地分享了品牌带来的好处。“我们是‘金陵味稻’区域公用品牌的一员,母子品牌模式大大提升了我们子品牌的影响力。”汪君伟表示,品牌方提供的统一种源和统一种植标准,不仅让种植户的管理更规范,也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销售端,品牌背书让合作社的产品在摊位摆放、客户认可度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如今借助品牌带动,一年能销售10万斤大米。
针对今年秋粮价格下行的压力,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应该针对优质品种大力推广订单农业,推行标准化种植,这样一方面能为农户的收益提供稳定保障,另一方面也能推动区域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整体提升,形成“优质优价、稳产稳收”的良性循环。
张立友也告诉记者,10月中旬时干谷收购价1.2元/斤,明显较低,因此即使稻谷烘干也囤在仓库,到了11月初价格才升至1.25—1.3元/斤,与往年持平。“但是如果水稻受台风和倒伏影响,品质下降,导致出米率下降,可能价格也不会太高,只能卖到1.1元/斤至1.2元/斤。”
记者了解到,总体上看,今年稻谷市场供强需弱、粳强籼弱,价格弱势运行。全省最新籼稻收购均价1.29元/斤,同比下降1%,随着新稻大量上市,供需格局进一步宽松,价格下行压力较大,籼稻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大;目前,粳稻收购均价1.35元/斤,与去年开秤初期基本持平,优质南粳系列收购价格在1.45—1.50元/斤左右,有力支撑我省粳稻价格保持相对平稳。
全链条发力,补贴烘干仓储不用愁
当前,秋粮收购正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以全方位措施保障农民种粮收益?
今年,张家港市秋粮种植面积超25万亩,截至目前,收割进度达50%,收购进度约40%。在多重保障措施加持下,粮农积极性持续高涨。
张家港市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治介绍,“优粮优价”政策落地见效,成为提升粮农收益的重要支撑。为鼓励粮农种植优质粮食,张家港严格执行“优粮优价”收购政策,对南粳46、南粳5055等优质一等粮,在常规收购价基础上每斤再加价7分钱;同时,当地还为粮农提供每斤1角钱的专项补贴,双重利好叠加后,每斤粮食补贴总额达0.17元,可使粮农收益提升10%以上。
产量稳、品质优是今年张家港秋粮的显著特点。方治告诉记者,全市秋粮总产量整体与往年持平,且高于去年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90%以上秋粮达到优质一等粮标准。
面对今年全省连续阴雨天给秋粮烘干带来的不利影响,张家港凭借完备的产后服务体系成功破局,未对秋粮收购造成影响。“今年全市秋粮含水率确实偏高,达到25%,但我们早已建成完备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社会粮食烘干能力达5800吨批次。”方治介绍,无论是粮食部门直接为粮农提供烘干服务,还是粮农自主联系社会烘干企业,都能快速解决粮食烘干问题。
从生产环节的农资补贴,到收购环节的“优粮优价”加码,再到产后的烘干服务保障,一系列全链条保障措施让粮农吃下“定心丸”。目前,张家港市秋粮收购秩序井然,粮农交售踊跃,收购工作正稳步有序推进。
“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密切跟踪市场价格走势,一旦达到最低收购价预案启动条件,将及时与省有关部门会商,按程序在符合条件地区启动预案,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中储粮集团江苏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韩建宁介绍,目前已准备62万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储仓容,同步配齐经过专业培训的检验、保管、结算等工作人员,统筹做好资金保障、设施调配等准备。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指导各地集中精力组织市场化收购,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以不低于最低收购价带头入市,进一步加强省内外产销衔接,充分激发市场购销活力。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中晚籼稻价格偏弱的情况,我省将协同中储粮江苏分公司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提前做好预案启动准备,根据价格监测情况及时启动托市收购。此外,就加大优质粮源收储、优化储备轮换方式、推进绿色生态储粮、明确经营白名单、建立绩效激励机制、培育江苏粮食品牌等方面加快改革、破立并举,并提出相关法规规章修改建议,培优激活企业经营发展能力。
上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