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浙江金华雅里村:环境整治整出智慧“五美乡村”

发布时间:2022-11-10 15:03 来源:金华日报

核心摘要:地处金华山南麓的金东区曹宅镇雅里村,意为文人雅士居住之所,因明弘治年间“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的后人在此隐居而得名。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风光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别具一格的红色旅游资源,又为村子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地处金华山南麓的金东区曹宅镇雅里村,意为文人雅士居住之所,因明弘治年间“北山四先生”之一王柏的后人在此隐居而得名。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旖旎的自然风光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别具一格的红色旅游资源,又为村子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昔日羊肠小道,如今修建成笔直宽阔的康庄大道;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全部翻造成新;昔日的穷山村,如今蜕变成“水清、路平、灯明”的生态文明村……雅里“五美乡村”背后的蝶变故事很精彩。
 
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
 
“我们村家家户户门前院里都栽种了花草盆景,每到秋季,整条街都五彩缤纷!”11月7日,走进雅里村,村民叶启富和几位邻居围坐在家门口饮茶畅谈,生活惬意舒适。
 
“现在村里人都自觉了,不在家门口乱堆乱放垃圾杂物。”说起村里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现场村民纷纷给予好评。
 
道路宽了、路灯亮了,出行更便利了;山青了,水绿了……村民们眼下优美的环境,正是雅里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精彩蝶变。
 
十几年前,雅里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雅里村原党支部书记王永芳这样形容。
 
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雅里村作为金东区第一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村,通过实施村内道路硬化、池塘清淤和安装路灯,率先开启“水清、路平、灯明”的蝶变。
 
“我们通过环境整治,深入挖掘特色文化,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乱搭乱建、杂物随意堆放等情况没有了,现在整个村子整齐、漂亮得很。”雅里村党支部书记宋小如说。
 
今年,雅里村积极探索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搭建了涵盖党建、农业、文旅、政务等场景的一体化的“集智兴村未来乡村平台”,实现中心指挥大屏、App移动管理端等多终端平台互助共享。
 
数字田园赋能乡村振兴
 
金秋十月,在雅里村“金田共享”农田里,番薯、玉米等农作物迎来丰收。70岁的村民王永记站在田埂上挥着锄头,笑容满面:“比种大田的收入多,一天12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不远处,村民李雨泉正在清扫田间小道,闲不住的他经常会到地头转一转,逢人就讲现在收入多了、日子好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雅里村应用数字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转变。宋小如介绍,雅里村以“非粮化”“非农化”整治为契机,盘活大量优质土地、可耕种且尚未使用的土地。在此基础上,依托党建联建机制,镇村校企结对共建,在充分整合现有农田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农田、劳动力供给,将部分可利用农田共享给企业、学校、城镇居民,通过出资认筹、合作入股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
 
“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菜地旁边的二维码,作物实时信息以及种植、环境信息一目了然。”宋小如介绍,以前农户要凭经验,现在凭数据说话,拿出手机就能通过网络平台监控农作物生长情况,既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可提高粮食品质,实现良性循环。
 
不久前,雅里村还办起“共富灶”。每到周末,前来采摘农作物,体验乡村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
 
人居环境的提升和数字田园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乡村游、研学游、生态游和文化游。近年来,村里相继建成金华婺文化研究馆、来料加工展示馆、知青文化展览、居家养老展馆等多个展馆和盆景艺术展示园、果蔬产业园等一批农村旅游项目。(记者 苏宣萌)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