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第五跑道正式投入运营。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陈诚)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及第五跑道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中国民航首个拥有五条商用跑道的机场,白云机场近期旅客吞吐量可达1.2亿人次、货邮380万吨,终端容量规划提升至1.4亿人次与600万吨,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
民航机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刚强表示,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要求的国家重点交通枢纽工程,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大湾区交通辐射力意义重大。据悉,T3航站楼由主楼与四组指廊构成,融入“云山珠水”“花城”地域元素,造型似盛放花冠;同步启用的综合交通中心实现地铁、城际铁路、高铁“零换乘”,空铁联运体系成型。
该项目还创下多项技术突破:在国内大型枢纽机场中率先全过程应用BIM智能建造与场道数字化施工,国内首创融合验评用表与电子签章以实现全专业数字档案管理,同时也是全国首个采用915米间距中距跑道的机场。徐刚强提到,基于BIM的不停航施工技术,能最大限度降低扩建对机场正常运营的影响,为未来民航枢纽建筑工业化与数字化融合提供经验。
航空枢纽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节点,其建设对于民航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航空枢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政策层面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均明确优化机场布局。2025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数据显示,年内新建续建机场项目超50个,总投资逾4000亿元,智慧绿色技术应用占比超60%。此次投运的T3航站楼,是《“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73个重点机场项目之一,与今年一季度投用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2月进入竣工验收的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共同推动中国民航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能”。
当前中国机场网络呈现三大特征:一是枢纽机场提质,昆明长水机场二期、成都天府机场国际航线扩容等聚焦国际竞争力提升;二是支线机场特色化,2024年投运的鄂州花湖机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2025年上半年货邮吞吐量占武汉都市圈总量的37%;三是智慧绿色升级,北京大兴机场“一证通关”覆盖率达92%,上海浦东机场AI调度系统使值机效率提升40%。

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内部
白云机场T3的启用,是广州作为国家三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枢纽能级提升的实践,为民航枢纽转型提供样本。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新闻发布会上民航局副局长韩钧明确“十五五”航空枢纽建设核心方向,“力争到2050年,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和世界一流的航空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支撑我国建设保障有力、人民满意、竞争一流的交通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