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近日,我校“存台续韵”实践团队赴景德镇市乐平市开展为期7天的古戏台调研活动。团队走访8个乡镇、30余座古戏台,通过实地调研、校园宣讲、访谈非遗传承人等形式,探索“中国古戏台之乡”的文化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近日,我校“存台续韵”实践团队赴景德镇市乐平市开展为期7天的古戏台调研活动。团队走访8个乡镇、30余座古戏台,通过实地调研、校园宣讲、访谈非遗传承人等形式,探索“中国古戏台之乡”的文化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1 “存台续韵”实践队于南界首村合影
寻戏台魅力,守文化根脉
针对乐平市“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特色,在6月24日至6月26日,实践队分别前往黎桥村、张杭村等多个村落。成员们用专业工具对古戏台进行测绘,详细记录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深刻认识到守护戏台资源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更好的保护古戏台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图2 景德镇市乐平市庙前村古戏台
通过与当地村民深入访谈,实践队了解到,每逢开谱或重要节日之时,村民各家各户自发集资、捐款,对戏台进行修缮、维护工作,并请赣剧戏班子上台演出。古戏台不仅是村民看戏的娱乐场所,更是代代相传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乡愁记忆与文化认同。
图3 实践队在瑶冲村向村干部了解戏台情况
进校园宣讲,播文化新种
图4 实践队向同学们宣传乐平戏台文化
6月27日至6月29日,践队深入当地中小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宣讲活动。设计“画戏台”、“赣剧知识竞赛”等互动环节,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鼓励孩子们为家乡的古戏台传承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瓦埠中心小学,实践队向同学们展示赣剧戏曲文化,学生们争相体验,展现出了浓厚兴趣。在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过程中,有老师表示:“很多孩子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赣剧的魅力,这种文化认同感是教科书给不了的。”
图5 团队成员在瓦埠中心小学展开赣剧知识宣讲
此次宣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家乡的文化瑰宝,更通过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中小学学生积极加入到古戏台保护和赣剧传承中来。
对话传承人,旧戏焕新生
6月30日,实践队专程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乐平。陈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道:“传统戏台的藻井彩绘需要经过选材、拓样、雕刻、贴金等12道工序,其技艺之复杂也是古戏台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与传承人的深度交流中,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古戏台营造技艺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美学价值。
图6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乐平古戏台技艺
通过与陈老师交流,团队成员认识到守护古戏台就是守护历史文化根脉,戏台保护不仅要留住"技艺之形",更要传承"文化之魂",要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团队成员不仅在实践中了解戏台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艰苦奋斗、服务奉献的意志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愿意为古戏台的保护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赵家乐 刘子熙 李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