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设工程

湖北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点燃千年矿都绿色未来

发布时间:2025-04-14 10:04 来源:本站原创

核心摘要: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

中华建设网讯 (通讯员 谢飞 陈杰菲) 近日,由中国化学十六化建承建的湖北省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项目成功产出氢气,纯度高达99.99%。

  

该项目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示范工程”的项目,总投资34.37亿元,肩负着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使命,更是传统矿区向绿色产业转型的标杆。项目采用“碱性+PEM电解槽”双技术路线,构建“光伏发电—绿氢制备—储运加注”全产业链,年产绿氢1800吨,可满足工业与交通领域的用氢需求,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项目引入中部五省首台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设备,突破传统制氢技术瓶颈,实现5%超低负荷稳定运行。目前,碱性电解槽调试工作正在推进,验收合格后将实现量产,氢气将投放市场,富余部分储存于氢气球罐及废旧矿山改造的岩穴储氢库中。

  

“古今一洪炉,举世无双冶”。3000年炉火生生不息,奠定了大冶工业文明的基础。曾经,这里是矿灯闪烁的工业重镇;如今,绿电绿氢的火焰点燃了绿色转型的希望之光。

  

2023年夏天,中国化学十六化建的项目团队抵达大冶,面对破旧的工业遗迹和稀缺的土地资源,他们决定将废弃的老厂房改造为现代化指挥中心。墙体剥落、屋顶渗漏、杂物堆积,这座老厂房几乎被岁月遗忘。短短一个月内,通过安全检测、垃圾清运、防水加固、墙面翻新等一系列工程,一座功能齐全、节能环保的指挥中心拔地而起。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节省了建设成本,也成为项目绿色理念的“第一张名片”。

  

2023年7月起,国家能源局、黄石市及大冶市各级主要领导先后5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强调“将新能源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十六化建高度重视,将项目视为“头号工程”,从施工方案优化到资源调配,从技术攻关到安全管控,高频次的专项督导为项目注入强劲动力。

  

矿区施工从来不是易事,场地狭窄,大型设备进场受阻;水电供应不稳定,影响施工进度。面对这些挑战,项目部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积极应对。他们修建临时道路,拓宽设备进场通道;平整场地,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优化水电管网,保障水电稳定供应。2023年11月20日,桩机的轰鸣声打破矿区沉寂,首根桩基的打入标志着大冶正式迈入氢能时代。同年12月26日,十六化建武汉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湖北分公司、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设备供应协议。5套1000 Nm³/h碱性电解制氢设备和2套200 Nm³/h PEM电解制氢设备,搭配自主开发的智慧氢能管理系统,为项目核心制氢工艺环节注入了中国智造的硬核力量。

  

2024年2月18日,项目获批国家发改委 “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1.2 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注入,项目从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三个月后,大冶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统筹推进关联产业项目建设。政策红利的释放,为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

 

  

2024年3月31日,设备安装工程启动,项目进入攻坚阶段。为攻克施工难题、加快项目进度,项目部组建了青年突击队。这支由20余名涵盖土建、电气、管道等多专业领域的青年骨干组成的队伍,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等挑战,毫不退缩。秉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积极协调资源,优化工序穿插,与参建各方紧密配合,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

  

在电解水制氢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青年突击队遭遇了巨大挑战。设备安装精度要求极高,调试流程复杂,调试过程中,设备突发氢气产量不达标故障,队员们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现场,反复测试和调整参数,当仪表盘上的数字终于稳定在合格区间时,厂房内爆发出欢呼——这是技术的胜利,更是青春的礼赞。

  

2024年11月30日制氢设备安装完成,2025年3月7日电站一次送电成功,300多个日夜的鏖战,让这片土地从采矿时代迈向氢能产业崛起的新纪元。

  

“安全是底线,质量是生命线。”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建立了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每日安全晨会、全员培训、隐患排查治理成为常态;施工现场配备智能监控系统,实时预警风险;洒水车循环降尘、废弃物分类处理、植被修复同步推进,实现“建设与生态共生”;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验收,每一环节均严格执行“零缺陷”标准;高精度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焊缝、密封等关键工艺,保障设备长期稳定运行。16个月的建设周期内,项目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份成绩单,是建设者们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的答卷。

 

  

中国化学十六化建用近两年时光,在荆楚大地种下了一颗氢能产业的种子,即将萌发的,是整个长江经济带的绿色未来。站在甲子轮回的新起点,十六化建将继续秉承“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绿色工程”的理念,积极践行集团“135”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化学+”“+化学”产业模式,投身新能源项目建设,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