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合理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做好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破3亿,“60后”将迅速成为老年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康养产业发展将进入增量与存量并重的时代。
智慧养老模式全国“开花”
近日,媒体报道,上海市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正式实施“乐享e家园”项目,该项目是仙霞新村街道联手智能公司创新的社区管理系统。虹旭社区作为老居民区,老龄化严重,该项目最大特色在于专门设置了服务困难老年朋友的“你呼我应”系统。老年朋友通过操作智慧面板,一键连接视频通话即可对话社区医生,实现线上求医问诊。而高龄独居老年朋友更有生命体征检测仪,辅助检测老年朋友的呼吸状况并进行远程状态监控。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智慧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也于近日正式启用,拉开了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新模式的序幕,全县1万多名老年朋友,将享受到更为优质便利的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定制的老人机一键呼叫,或登录微信禾康通小程序自主下单,即可实现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另外,老年朋友可通过智能摄像头、智能电视与子女或家人进行语音聊天、视频通话。
泰康保险集团在西南地区投资兴建的大规模、全功能、国际标准医养社区泰康之家蜀园二期即将于本月底开业。该项目加大了智慧设施的引入,除了一期拥有的拉绳报警和生命探测仪之外,二期还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将人脸识别、安防系统引入园区,在园区里对老年朋友进行人脸识别,针对一些高跌倒风险和高走失风险的老年朋友,实时动态进行抓拍和识别。同时,园区将为入住老年朋友提供室内的雷达、防跌倒的报警系统等整套雷达报警系统。未来,还将为老年朋友提供智慧健康营养食堂、餐厅,动态跟踪老年朋友每天摄入营养,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
内蒙古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
内蒙古《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的通知》,要求各地合理规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做好新建小区和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需求。
通知明确,各级民政、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组织编制本辖区内《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并在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予以优先安排,确保到2022年,每个街道建成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基本建立。新建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日间照料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50平方米。
通知强调,新建住宅小区应按照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建筑面积配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或现有设施用房未达到规划要求的,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齐。
通知要求,自然资源部门在审查新建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时,应当核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是否符合规划条件。新建住宅小区项目验收合格后,应按《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向民政部门办理移交手续,签订《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移交协议书》,并于30日内完成移交工作。从今年起,每年联合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建设情况监督检查,重点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布局、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等进行检查。
智慧养老亟须“小而精”模式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三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介绍了一批各地老旧小区改造的好经验,清单里都不同程度加大了加装电梯、增加无障碍设施等适老化改造的内容。住建部除了鼓励各地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还不断推行“物业+养老”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北社区从2020年开始,借助老旧小区改造,从社会上引入了物业公司,开始试点“物业+养老”的新模式,并给有需要的老年朋友家里安装各种紧急呼叫器、安全扶手等适老化设备,还为小区所有老年朋友梳理了一张为老服务清单,对接第三方机构第一时间及时响应服务。
此外,各地在推行“物业+养老”模式过程中,服务内容逐渐向纵深延伸,社区养老餐厅、社区养老医院、日间照料中心等“一站式”养老服务不断涌现。除了对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这两年,我国还在200多个地区进行了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改革试点,一些地方为此特别建设了养老综合服务体提供养老服务。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朋友能够享有“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使得60后新一代老年朋友的养老服务更加贴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