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王少卿,从业35年,经历大小16个工程,从砌筑工到项目经理,他在泥工技能技艺和测量放线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曾获“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浙江建设工匠”等荣誉称号。
今天,王少卿还是早早到项目部,换上工作服到现场转一圈,钢筋翻样、水泥浇筑、安装焊接……室内室外各类工艺他都细细察看一番。尽管到了退休的年纪,但他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牢牢守在第一线。
紧盯质量 做好精品工程的“技术尖兵”
墙体砌筑平整度,测量放线对焦,误差区间,不同墙面的标准、高度精确到多少,王少卿不用翻文件就能娓娓道出。
1988年,王少卿所在的东海宾馆工程,主体为框架结构,裙房为砖混结构,楼层高低错落多,室内装饰材料品种复杂。在结构施工前,他仔细查阅各种材料的实际厚度,对各部位楼板标高进行复核、定位,为结构施工做好充足准备。在砌体施工时,他按所定标高先计标好皮数杆,严格按照标准确保砌体交缝均匀一致、砌筑一步到位,避免返工。
这样操作不仅节省人工精力,也最大限度地避免材料浪费,该工程获得钱江杯和国家装饰金奖,达到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双赢。
挑剔细致 变身创新创优的“当家骨干”
“细致当头,诸事无忧。”王少卿笑称自己在生活中挺随意,可到工作中就变得有些强迫症:砌筑、抹灰、测量、放线,一气呵成操作得一丝不苟,多年来在功夫上未出过纰漏。
由于西溪悦榕庄项目外立面多为弧形,这对结构施工和外墙砌筑、粉刷、铺贴提出了高要求。王少卿将其列为重点工作,反复研究图纸明确设计用意。他采取弧线圆心和多点的原则进行定位放样,多番尝试事先做好套模,先预排后现场实际复核成型……
凭着这股劲,在确保外立面效果的同时,还完全符合设计意图,让工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并被评为省优质工程和装饰奖。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的王少卿已成为砌筑领域的当家骨干。
潜心修炼 成为触类旁通的“管理学霸”
王少卿的办公室桌上,堆满了各类图纸和业务用书;遇到技能比武,他都会将实操体会记录下来,形成一份经验笔记。
他常说,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标准,只有自身学识到位,才能更好地指导相关领域提升实操技能。他还在技术管理领域进行突破延申,短时间内把握设计意图、剖析各个节点、熟悉材料特性,确保各工种搭接的合理顺畅。
在杭钢冶金科技大厦精装修工程中,他以精通装饰铺贴工艺的“金刚钻”,合理将石材排块,突出天然的优美纹理,使外观自然一体,让该工程获得西湖杯和钱江杯的荣誉。
传承手艺,也是王少卿的心愿。他领着“王少卿砌筑工作室”的成员们接下一项项挑战,让大家逐渐成为砌筑作业的高手,解决各种质量通病和疑难杂症,凭借实力抱回一个又一个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