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邱莎 通讯员 张光赟 柳志鹏 曹建强) 6月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吊装完毕,由中国铁建大桥局与湖北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建的棋盘洲长江大桥成功合龙,这也是疫情过后湖北首座合龙的长江大桥,标志着该项目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距离年底通车目标又近了一步。
棋盘洲长江大桥为单跨双铰钢箱梁悬索桥,主跨1038米,起自湖北省黄石市太子镇,接在建的该桥连接线大冶至阳新段,止于蕲春县管窑镇红旗岗村,接黄黄高速和规划的蕲春至太湖高速公路,是蕲春至嘉鱼高速公路的重要过江通道。大桥两根主缆长1811米,每根主缆由101根索股组成,单根主缆拉力达18540吨。主桥钢梁共分65节吊装,标准节段长16米、宽39.6米、高3米、重260吨。吊梁采用两台起重550吨的缆载吊机,从大桥中间向两岸吊装,首片钢箱梁于今年1月8日完成吊装。
负责南索塔施工的湖北路桥棋盘洲长江大桥QPZ-2标项目常务副经理周乐木告诉记者,大桥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施工重难点是主塔、锚碇、主缆架设、钢箱梁架设施工。其中,南引桥大堤引桥第二联长237米,采用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施工技术,为湖北省内新建桥梁首次采用。
“钢-STC轻型组合桥面施工,充分解决了钢桥面疲劳开裂和桥面铺装易破损的世界性难题。它能使钢箱梁损失降到最低,防止桥面锈蚀且具有较强的耐久性。”周乐木介绍,4月8日主桥吊梁作业复工以来,平均每1.5天起吊一片钢箱梁,耗时不到2个月时间,经过一系列精密测算、定位、起吊、安装,65片主桥钢箱梁全部吊装完成。
据中国铁建大桥局项目副总工宋超介绍,施工过程中,主墩承台及锚碇属于大体积混凝土,项目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及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问题;塔柱施工采用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及液压爬升模板技术,确保塔柱外观优质;锚体施工采用BIM虚拟仿真施工技术,实现锚碇数字化建造技术。目前,正在申报7项专利。
由于受疫情影响,大桥延误工期近两个月,为抢回失去的时间,湖北路桥棋盘洲长江大桥QPZ-2标项目全员自开工以来始终保持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复工即冲刺,日夜倒班,毫不懈怠。中国铁建大桥局棋盘洲长江大桥项目部更是增加一倍施工人员,抓紧施工,以确保项目生产顺利进行。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是湖北省规划的“九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建成通车后,从蕲春到黄石开车仅需20分钟,比现有车程缩短了40分钟,对加速推进鄂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和黄石新港做大做强发挥重大作用。同时,大桥还将有效分流沪渝高速、福银高速过江车辆,缓解鄂东长江大桥通行压力。今后,待蕲太高速建成后,还将形成一条湖北沟通安徽的快速通道,串起咸宁、黄石、黄冈、安庆等多个沿江城市,对促进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带动鄂东、皖西、赣北地区经济发展及红色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