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我们小区里种着十几株杜仲树,是小区落成时栽下的,二十多年过去,已经长得比碗口还要粗。这些树的树干粗壮挺直,树皮灰褐,远远看去与银杏树颇有相似之处。其树冠大而密,树叶碧绿,绿得发亮。我们傍晚时分常常在树下乘凉,海阔天空般谈天说地。杜仲树叶在夕阳下闪着油光,风吹过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于是我们就...
杜仲树之殇
王秋和
我们小区里种着十几株杜仲树,是小区落成时栽下的,二十多年过去,已经长得比碗口还要粗。这些树的树干粗壮挺直,树皮灰褐,远远看去与银杏树颇有相似之处。其树冠大而密,树叶碧绿,绿得发亮。我们傍晚时分常常在树下乘凉,海阔天空般谈天说地。杜仲树叶在夕阳下闪着油光,风吹过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于是我们就自然而然地说到有关杜仲树的故事,有关这树的历史悠久,有着积德行善的传说味道。
据说在古代时的洞庭湖边,有一群纤夫因为长年累月在水边拉纤,落下腰酸腿痛的毛病,苦不堪言。可他们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硬挺着继续拉纤。就在这时,一位叫杜仲的年轻后生挺身而出,决定进山采药为大家解除痛苦。在寻药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白发飘逸、仙风道骨模样的神秘老者,虚心向老者请教。老者看到他为人实诚善良,便给了他一块树皮,告诉他,找到这种树皮的大树,将树皮割下来煎汤可以治愈腰腿之痛,但在割树皮时不要损伤树木的韧皮,否则新的韧皮还没有长好的话,整棵树会因为得不到养分而导致死亡。年轻后生杜仲按照老者的嘱咐和指引走进深山老林,几经磨难,他终于找到了这种树。他小心翼翼地割下一些树皮,经过熬制给纤夫们喝,竟然治好了纤夫们的腰腿痛。后来,在采摘这种树皮的过程中,杜仲不慎去世。同伴们悲痛欲绝,为了纪念杜仲,他们从此便把这种树命名为“杜仲”。
虽然传说具有神话色彩,但杜仲树在神州大地却是奇货可居之树。早在200万年前,杜仲就出现了。在第四纪冰期来临后,杜仲在欧洲和其他地区相继消失,仅在中国中部地区存活下来,是我国特有的单科单属孑遗植物。这在研究植物系统进化上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第二类保护树种,其栽培与利用的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杜仲是优质天然橡胶资源,是国家储备林树种,在国防、交通、通讯、化工、医疗、体育、农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杜仲的树皮和树叶皆可入药,被人们誉为"植物黄金",自古便是医家珍品。杜仲的药用价值,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书中写道:其“补中,益精气,坚筋骨。久服,轻身耐老。”在经过现代医学研究之后发现,杜仲树皮可作为强壮剂,还能治疗高血压、腰膝痛、风湿及习惯性流产等病症。《本草纲目》也有记载:“补肝肾,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强化筋骨、安胎的疗效。亦可入药的杜仲叶,其味微辛,性温,归肝、肾经。能够滋补肝肾、强化筋骨,适用于缓解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腰膝酸痛以及筋骨痿软等症状。
医药典籍中的这些描述都指向一个核心功效:杜仲擅长治疗因肝肾虚弱导致的腰痛,确是优质药材。将杜仲树叶撕开来,就能见到“藕断丝连”的现象,这是杜仲树的重要特征。其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想来也是因为命运多舛,不加以保护,可能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可能灭绝。
我们小区里的那些杜仲树生长得悠然自得,幸福茁壮,每当路过杜仲树时便忍不住多看它几眼,是不是又长高了、长粗了、长壮了?有时也不免走到杜仲树跟前,驻足观望、打量一番,看看它们的树皮上是不是有人为的刀斧之痕。所幸的是,小区的人们可能并不知道杜仲树还是一种灵丹妙药的原材料,或者是人们植物保护意识比较强,这种宝树无人伤害,一直健康成长。据说杜仲树开的花很漂亮,因为不太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以至于有人压根不知道它会开花;但是,它的美值得被关注,因为它是树中瑰宝。
我曾经去鄂西北采访过,看到那里的杜仲树林面积不小,当地人们知道杜仲树的药用价值,正在成长的杜仲树就遭了殃,一些人为了谋取树皮,树身被刀割的深浅不一。有的树皮部分还在渗着汁液,那汁液黏稠,拉得很长也不断,这种杜仲独特的“拉丝”现象让人看了很心疼。我看着却像是大树无声哭泣的眼泪。有的树干上疤痕累累,像是未得充分生长便屡遭劫难的样子。树皮被剥去的地方,露出淡黄的木质,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好似叫花子穿着的褴褛衣衫。而有一些树,被割的太过残忍,已成枯枝。现在想来,这种景象就是以树之伤痛,换取人之健康,而且割树皮时不注意方式方法造成的恶果。
那些割树皮者不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野蛮方法割树皮无异于杀鸡取卵,那杜仲树可曾愿意?树若有知,当作何感想?自己长好的树皮被人蛮横地剥去入药,树虽痛苦,只能默默承受,连呼唤一声的能力也没有,最终反抗的唯一方法就是“死给你看!”
黄昏时分的小区里是美好的,我常见几个孩童在杜仲树下嬉戏。他们扯下树叶,揉碎了闻那气味,又用树枝当笔在地上画画。树荫庇护着他们,而他们却浑然不觉杜仲树的痛苦。这倒像极了有些人——享受着自然的馈赠,却很少想到回报或者保护它们。
今年雨水颇多,昨夜又是一阵风雨交加。今晨走过杜仲树旁,见草坪边上那株杜仲树被刮断了一枝。断口处还湿着,想来是新伤。我蹲下身,见那断枝上的叶子依然碧绿,只是再无生机。拾起一片叶子,对着阳光看去,叶脉清晰如画,边缘有细小的锯齿,摸上去有些粗糙。
杜仲树尽管遭受磨难,但仍在生长,只是很缓慢。它的断枝旁边会长出新的枝条,树皮的伤口愈合后,还会重新长出来,大风还可能再吹断它的枝条,但它依然会长出新枝……尽管它已被列为保护物种。这似乎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结——人需要树的药用或实用价值,树也需要人的关心与爱护,却不希望人们的无度索取。至于鄂西北那片杜仲树林的遭遇,是人们经不住大树身上蕴藏的价值诱惑与小人的贪婪。
想到这里,忍不住产生联想,或许有一天,当最后一株杜仲撒手人寰时,人们可能才会真正明白“植物黄金”四字的分量。但到那一天,患者将无药可医,而我们也只能在过去的医书中追寻杜仲的踪影,如同现在追寻恐龙的身影一般。
如果到了那一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其实,对杜仲树的利用,只要用科学的方法采皮或摘叶,在嫁接或是取用树皮树叶的时候注意不要伤及树木根本,杜仲树仍然能够健康生长,其仍然能够为人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可剥离的树皮。即使剥了部分树皮的杜仲树依然顽强地挺立不倒,继续努力地生存下去,发挥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这使我想起乡下的父老乡亲,他们一生辛辛苦苦,在与天地奋斗过程中,即使手脚肩膀被生活磨出一层层老茧,甚至脱了一层又一层皮,却仍然不辞辛劳地为生活奔波,依然能够挺起不屈的脊梁。树与人,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都是有生命的。杜仲树皮或叶子能够入药外,还能有其他作用吗?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给出了答案:“有!”
就在豫西伏牛山中,在一片被称为“全国杜仲之乡”的土地上,杜仲林海郁郁葱葱。这是河南洛阳优秀企业家杜营辉用数十年努力种植培育杜仲树的结果。他知道,杜仲树奇货可居,杜仲树叶作为天然中草药,兼具营养与药用价值,如果将其用在养殖业上,是不是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呢?正是这种“异想天开”的创新精神,是他开始大胆实践的动力。他花大价钱从国外进口种羊,果断抛弃传统饲料配方,努力寻找破解养羊过程中同质化的“金钥匙”。他请来河南农业大学技术人员为首的研究团队,历经数百次配比试验,终于研制出以杜仲树叶为主料并搭配相关有效成分辅料的羊饲料。羊吃了这种富含营养的饲料,既膘肥体壮,又不易生病,羊的毛色光亮滑顺,煞是可爱,羊肉鲜嫩可口,满口留香,高蛋白、低脂肪的杜仲羊肉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材的需求。这种杜仲羊7-8个月就能养成近100斤的标准体重,不仅打破了传统养殖的生长周期瓶颈,更是第一次有了杜仲血脉的差异化“身份证”。
杜仲羊的科学养殖报道登了报纸,上了电视,杜仲羊成了网红羊,引来各种赞誉。古有洛阳纸贵,今有“杜仲羊贵”,杜仲羊开始闻名遐迩。也使伏牛山下的洛阳龙须坡农牧有限公司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农牧综合体,先后斩获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国家杜仲羊养殖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杜仲羊从“地方特产”变成了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杜仲羊肉已成为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高端商超的“常客”,年屠宰15000余只的规模仍供不应求。杜仲羊的故事让杜仲树在合理开发利用的道路上,不断续写新的美好篇章。
我从伏牛山回来,再看看我们小区里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杜仲树,倍感欣慰。从杜仲树之殇到杜仲树之福,我在想,来自200万年前具有“植物活化石”美誉的杜仲树确实了不起,其经历了地球形成以来第四纪冰期的洗礼,依然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这象征着生活在华夏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具有一种韧性的生存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就是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
上一篇:快乐时光 ——写在周日
下一篇:周末愉快 ——写在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