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编制海绵城市规划指引 7成降雨就地利用黑龙江近期编制了《黑龙江省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技术指引(试行)》(试行两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意见》指出,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城镇在“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方面取得成效。《专项规划》提出...
每到汛期,降雨过后,内涝就成为大家“吐槽”的话题。汛期过后,天气逐步干旱,如何留蓄雨水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避免“雨季看海”?同时,又怎样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于是,“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多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
北京故宫的“海绵城市”体系–暴雨中的故宫何以不积水2012年7月21日至22日,北京遭遇61年以来最强暴雨,此次暴雨造成79人死亡,被载入历史。2016年7月19日至20日,北京又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这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北京全市平均降雨量超过“7.21”暴雨平均降雨量,此次降雨过程北京各地仍有积水,但没有...
为防范城市内涝,破解逢雨必涝的“看海困局”,北京将在雨洪利用、管网改造、节水器具推广、下凹式立交桥改造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海绵城市”,优先利用生态透水材料替代硬化路面,配以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排水。 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如果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对雨水收放自...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而这样的描述也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所力求最终达到的生态本质。如何妥善解决传统的城市道路雨水规划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把低影响开发措施(LID)因地制宜地应...
近日,海绵城市倡导者、反城乡硬化运动发起人刘波说,在两会中,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海绵城市的发展方向,让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限于试点城市,而是所有城市都应该重视这项“里子工程”。“面子”是一个城市的面貌,而“里子”则是城市的气质。“面子”决定着人们看到了什么,而“里子”则体现着人们感受到了什么。“面子”决...
河道固化、裁弯取直、河漫滩被侵占、城市的亲水界面被毁坏;◆河水排水迅速,河堤压力大;◆河流与两岸湿地连通性差、自然河床和动植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灭绝;◆水生动植物生存条件差,环境容量有限,环境承载力不足,生态系统脆弱。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打造河湖相连、绿水绕城、花香四溢...
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之水何处去?近年来频频出现的“夏季水患,秋季干旱”现象,引起了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构建海绵城市成为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从洪水一片到枯水一线到湖底见草原”,面对水患与干旱的矛盾,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联主席赵晓勇通过大量调研和科学分析,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保护修...
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成为2017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更是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视。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个复杂工程,需要多种工程技术设施,包括排水防涝设施、城镇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雨水...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