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记者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系统内选取了一些普通的环卫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没有刻意雕琢,只有朴实记录,谨以此,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环卫工作者。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刘保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扫过二七塔尖,他们早已悄然上路;当夜幕中的“大玉米”散发出夺目光彩,他们仍有人坚守在岗位。他们是郑州这座千万人口大城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是街头巷尾最沉默的守护者。
我们习惯于享受整洁的街道、便捷的公厕、及时的垃圾清运服务,却很少追问,这份日复一日的井然有序从何而来。答案,就藏在“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们平凡而忙碌的一天里。
在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环卫工人节”到来之际,记者在郑州市城市管理局系统内选取了一些普通的环卫工作者,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了解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细节。没有刻意雕琢,只有朴实记录,谨以此,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环卫工作者。
方寸之间,传递人间暖意
在管城区管城西街某居民区的一处公厕,因入厕处有个台阶,给一部分老年居民带来了不小困扰。管理员付红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天在工作中只要发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靠近,总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活儿,快步上前搀扶,轻声叮嘱着注意安全,小心翼翼护送老人上下台阶,细致的关照化解了可能的风险。
工作中付红丽认真负责,将公厕的每一个角落清扫得干净整洁,定期检查维护设施,确保环境舒适有序。工作之外,她的热心肠更是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遇到有人需要临时照看物品或孩童,她总会爽快应允、帮忙看护,用点滴善举服务周边居民,让小小的公厕成为居民区里充满暖意的便民驿站。
笑对质疑,挥洒青春风采
李延延是经开区万祥路经南三路附近公厕的管理员,今年三十多岁。总会听到有人跟她念叨:“你这么年轻,咋干这个呀?” 她听了一点不往心里去,每次都笑着说:“凭劳动挣钱,又不丢人,这活儿咋就不能干?”
公厕随时都有人来,地面刚拖干净可能又踩上印子,李延延赶紧再拖;洗手台的水渍也得盯着,擦完没一会儿又得再来一遍;厕位里的纸篓满了,得及时换新袋子;要是哪个水龙头坏了、灯不亮了,她得赶紧记下来报修,还得陪着维修师傅一起看问题、搭把手。“公厕的活儿看着简单,可真上手了才知道,根本没闲下来的时候。”她仍是笑着说。
虽然这些已经让李延延忙得脚不沾地,但是公厕外头的台阶、花坛脏了,她也会顺手拾掇,有时间就去捡捡垃圾、擦擦栏杆。遇上雨雪天气,除了及时铺上防滑垫,她还总是站在门口,见人就多喊两句:“地面滑,慢点走啊,小心摔着!”
长夜坚守,擦亮文明窗口
白日喧嚣褪去,路灯次第亮起,高新区洼刘片区的公厕里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夜班公厕管理员李小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李小五负责的片区有5座公厕,分布在商圈、居民区和公交站点附近。每到一座公厕,她都会仔细检查门窗是否完好、照明和通风设备是否正常运转,然后便开始清洁工作。她先用扫帚将地面的纸屑、烟头扫净,再用拖把仔细拖擦,确保地面无污渍、无积水;洗手台和镜面会用专用抹布擦拭,做到一尘不染;及时清理厕位内污物,让公厕时刻保持整洁清爽的环境。
公厕每周都要进行灭蚊蝇工作,李小五提前准备好专业药剂和设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厕的墙角、缝隙、垃圾桶周边等蚊蝇易滋生的区域进行全面喷洒,确保不留死角。长期坚持的灭蚊蝇和消杀工作,有效改善了公厕的卫生环境,让使用公厕的居民更加安心。
“夜班虽然辛苦,但公厕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哪怕是深夜,也得让大家用得舒心、安心。”夜深了还在坚守岗位的李小五说。远远看去小小的公厕就像一盏路灯,虽不耀眼,却散发着柔和而笃定的光,照亮了城市,也温暖了每一个夜行人。
这就是郑州环卫人的普通“一天”,是无数个晨光与星辉交织的今天,更是城市画卷中永不褪色的明天。我们记录的故事,只是这座城市环卫系统的一个缩影,而恰是“百姓城管、服务百姓”理念的生动实践。每一把挥动的扫帚,每一次精准的操控,每一遍重复的擦拭,每一句耐心的讲解,都是这部庞大城市机器得以高效运转的微小而关键的齿轮。如和风拂去尘埃,似清泉润泽街巷,致敬平凡,致敬每一位在平凡中铸就非凡的郑州环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