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9月10日17时至12日6时,郑州市出现历年九月份少见的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59.7毫米,其中主城区平均63.2毫米,主城区最大降水出现在苗木场91.8毫米,最大小时雨强23.9毫米。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气象局于10日16时联合发布城市内涝预警,郑州市气象台于11日4时50分、13时3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1日22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
9月10日17时至12日6时,郑州市出现历年九月份少见的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59.7毫米,其中主城区平均63.2毫米,主城区最大降水出现在苗木场91.8毫米,最大小时雨强23.9毫米。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市气象局于10日16时联合发布城市内涝预警,郑州市气象台于11日4时50分、13时3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1日22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针对此次降雨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的特点,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和“一盘棋”意识,部署全市城管系统提前进入暴雨防御状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全力加速路面排水,实时监测河道运行,全面强化民生保供,持续消除各类隐患,在风雨中为市民撑起一把把“安全伞”。
强化巡查抽排
保障城市通行安全
截至12日6时,本轮强降雨中,全市共出动市政、执法、环卫、河道等防汛人员13360人次,防汛巡查车辆210余台次,移动泵车101台次,城区39座雨水泵站开机抽升,全市道路通行畅通,居民生活秩序正常。
郑州市城管局市政设施事务中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接到上汛指令后,以党员干部为先锋,全体人员立即按照预案到达各自防汛微网格,对低洼路段、老旧管网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提前在各点位设置警示标识、准备抽排设备;降雨开启后,在对辖区内重点区域进行高频次巡查的同时,利用“党建+网格”机制与所属社区主动对接,通过微信群实时共享积水信息,实现人员、设备及时调动,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经开区采取“网格化巡查+重点区域盯守”模式,对主次干道窨井盖、排水口等关键节点开展网格化密集巡查,重点排查井盖松动、雨水篦子堵塞等隐患;严格落实“定岗、定人、定责”,在降雨期间调配19台移动抽水泵、20台铲车、10辆后八轮货车、7台路灯车、120台大型环卫车、50台小型冲洗车至防汛关键路段开展除险作业,实行双司机值守制度,确保了各类设备“随调随用、高效运转”。
调节行洪水位
守护城区河渠安全
为应对本轮强降雨,“两河一渠”17座闸坝提前实施塌坝预泄,降低河道水位,增强调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行洪安全空间。降雨期间,“两河一渠”持续塌坝运行,城区河道排水平稳、行洪通畅。
降雨开始后,郑州市城管局城区河道事务中心对“两河一渠”沿线滨河公园步道、亲水平台等区域实施临时封闭管理,设置警示标志,安排专人值守巡逻,劝导群众远离河道、确保安全。
中原区城管执法人员联合属地街道办事处,对贾鲁河等沿河区域加强管控,设置警戒线与隔离栏,对钓鱼、野泳、露营等行为开展动态巡查劝导,对沿河餐饮摊点、临时搭建物等进行及时清理。
紧盯公用事业
筑牢保供安全防线
强降雨也考验着城市公用事业的韧性,郑州市城管局提前启动应急机制,全面压实责任,保障城市水气热污等生命线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本轮强降雨期间,郑州市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照明等运行正常。
郑州市城管局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保障中心派出七个检查组深入水厂、燃气供应站、热源厂、污水污泥厂、老旧管网改造工地等开展防汛安全专项检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全面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水气等民生供应稳定,施工工地安全度汛。
郑州水务集团紧盯雨情水情变化,加强全市供水管网巡检,严格执行“1330”服务响应机制(1分钟接单、3分钟联系用户并出车、30分钟内抵达),抢修人员24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处置各类供水突发情况,保障供水生产安全稳定。
排查断枝倒伏
消除绿化安全隐患
强降雨天气导致部分树木枝干出现断裂、倒伏现象,郑州市城管局城市照明和绿化景观服务中心对行道树等绿化苗木进行持续排查,疏通绿化带内排水口,对受到降雨影响的树木及时采取补救加固措施,对发现的滨河路、贺江路等树木倒伏或苗木断枝均第一时间处置到位。
聚焦绿化安全隐患,管城区组织抢险人员冒雨对辖区主次干道、社区周边、公园广场等区域的树木展开拉网式排查,累计清理树木干枯枝62处,处理倒伏树木25棵。抢险人员对暴雨浸泡导致根基松动不稳的树木及时采取支撑加固措施,防止树木倾倒;对枝干受损以及本身存在干枯枝的树木,通过高枝锯逐一锯除干枯枝、断裂枝;对已倒伏挡路的树木,抢险人员分工协作,快速对树干进行切割、分段搬运,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清除道路障碍,恢复交通通行。
此外,郑州市城管局还同步部署各级环卫部门迅速开展雨后大清洁,高效推进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特别对低洼路段进行全方位冲洗,尽快达到路见本色,为市民营造良好出行环境。(记者 夏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