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而海绵城市建设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既减轻了市政排水的压力,又提高了整个城市的韧性。
日前,2022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上海市勘察设计高峰论坛——城市更新之海绵城市建设在上海展览中心召开,37个建筑与小区、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水务系统等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样板工程获授牌颁奖。普陀区智慧城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一期)、新槎浦、中槎浦水环境整治工程、桃浦中央绿地等项目位列其中。
普陀桃浦科技智慧城作为上海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三大地区之一,是上海市今后一段时期着力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
普陀智慧城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一期)项目位于桃浦科技智慧城的核心板块,项目特色在于通过连通水系和地下排水管网,利用地势高低的自然差异、提升水泵和水质净化单元,形成有效的水体循环和水力调度,形成“智慧城”特色水景、带动周边水环境质量的提升。
普陀智慧城水系综合整治工程(一期)
同样位于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板块的桃浦中央绿地,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园区内局部道路采用透水砖铺装,道路上面的雨水一部分渗透入地下,一部分汇流至道路旁边或者附近的植草(边)沟,在中央绿地中依地势在低谷处设置植草(边)沟,起到汇流及转输雨水径流的作用。
桃浦中央绿地
以上项目的建设使得桃浦科技智慧城具备了渗、滞、蓄、净等海绵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的总体调蓄:通过增加雨水调蓄池、湿地等,截流外水、蓄滞内水形成景观功能一体化,起到“截污纳污”的水质调蓄功能。
2)雨水的快速消纳:通过建设透水铺装,并对道路排水系统进行相应改造,通过渗、滞的作用进行雨水削峰减量,同时达到“净”的目的,使得“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3)提升整体生态环境:通过建设亲水型、有高低层次的生态驳岸,增大雨季时调蓄的空间,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桃浦中央绿地
此外,新槎浦、中槎浦河道海绵改造项目也别具亮点。河道整治采用了立体生态浮岛、生物流化床、微生物修复和上游来水生态拦截等技术,河道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工程同步对滨河生态景观进行了提升,为普陀区建成宜居、宜创、宜业的生态城区提供良好的水环境基础。
普陀区新槎浦河道
普陀区中槎浦河道
普陀区水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