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综合管廊投入使用 长7.9公里

发布时间:2019-09-20 16:50 来源:北京晚报 新京报

核心摘要:被誉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命线”的综合管廊项目迎来重大进展。记者今天上午从市重大项目办获悉,经过700天紧锣密鼓的建设,长达7.9公里的管廊今日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这条国内首例大落差大坡度山岭隧道综合管廊为北京冬奥会准备好了,水、电、通讯等“血液”将注入延庆赛区,为延庆赛区“保驾护航”。

 

工人们在3#管廊支洞内作业
 
管廊垂直落差达500米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小海陀山南麓,建设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两个竞赛场馆和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两个非竞赛场馆。
 
其中,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对地形、环境、造雪、造冰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垂直落差超过900米,总长达21公里的赛道都需要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人工造雪。国家雪车雪橇中心1975米的U形赛道也将被高质量的冰面覆盖。来自北京冬奥会的电视信号也将由此传输向全世界直播。
 
 
工作人员在介绍冬奥管廊项目工程

延庆赛区综合管廊担负着为延庆赛区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电力、电信及电视转播信号等市政能源的接入提供通道。综合管廊南起延庆区佛峪口水库,北至延庆赛区核心区,全长7.9公里,从2020年2月“相约北京”系列测试赛开始至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将直接为冬奥会延庆赛区提供市政保障。
 
综合管廊从2017年9月开工,到今年9月完工,施工时间不到700天。
 
 
建在群山中的冬奥管廊3#支洞入口

记者上午在现场看到,长达7.9公里的管廊在赛区内只有一个城门洞般大小的出口,隧道一眼望不到头。“这是国内首条在山岭隧道中建设并全功能投入使用的大落差、大坡度综合管廊。”站在综合管廊的出口处,京投管廊公司副总经理韩宝江指着前方的管廊介绍,管廊的出口段位于海拔约1100米的延庆赛区内,而下方的进口段位于海拔约550米的延庆佛峪口水库,垂直海拔高度差达500余米,最大坡度达到15%。
 
 
工人在对管廊进行检查
 
水电通讯上下分舱井然有序
 
记者看到,综合管廊内部目前井然有序,综合管廊通过中板分为上下两舱结构。一层的水舱中,两侧依次排列着直径达到800毫米的两根造雪主水管线,两根直径400毫米的自来水供水管线和一根直径300毫米的再生水管线。据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数十万立方米的用水需求要通过这条地下综合管廊完成输送。管廊中间是一条应急维修道路,工程检修车辆可以在管廊内畅通行驶,确保各种管线随时得到精心维护。
 
综合管廊第二层被隔成两个电力舱和一个通讯舱。据统计,综合管廊内水管铺设总长达39.5公里;电缆铺设总长达110公里;通信线缆铺设总长达126.4公里。“通讯舱还计划铺设5G通信光缆,未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将实现5G信号全覆盖。”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透露。
 
 
工人正在加工施工材料

“三级跳”实现延庆赛区保障“登顶”
 
500多米的垂直海拔高度差,决定了延庆赛区的地下综合管廊已无法像常规的综合管廊那样一次性实现能源供给,必须通过建设加压泵站的方式,分级进行能源供给。
 
“就像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员,综合管廊的水源需要在佛峪口水库进行第一次加压‘起跳’,到达小海陀山进行第二次加压‘起跳’,到达海拔1050米的赛区后再进行第三次加压‘起跳’,才能将水源送达赛道。”韩宝江告诉记者。
 

国内首条在山岭隧道中建设的大落差、大坡度综合管廊模型
 
不仅如此,通过综合管廊,来自张家口的风能、太阳能等绿色清洁电能被最终送达延庆赛区,延庆赛区将全部使用绿色清洁电能。通过管廊,延庆赛区的生活、生产废水将全部回收再利用,延庆赛区将成为一个“海绵型赛区”。
 
而随着综合管廊项目的投产,赛区的造雪、造冰系统将开始进入运行阶段,为赛区服务的索道系统很快将开始试运行。此外,赛区内的生活、生产、环保保障系统等都将开始正常运行。
 
 
管廊隧道断面模型

市重大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延庆赛区综合管廊设计使用寿命达到了100年,这条“生命线”不仅仅为北京冬奥会服务,未来还将持续不断地为延庆区的发展,为大众冰雪运动服务。( 任珊 白继开  吴宁 徐美慧)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