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管理

海绵城市让古都许昌旱涝无忧

发布时间:2016-08-15 08:37 来源:中国科学报

核心摘要: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正不同程度地渐次开启“城市看海”模式。然而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古都许昌,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的新区水系不但旱涝无忧,而且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天然大公园。

  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正不同程度地渐次开启“城市看海”模式。然而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古都许昌,经过海绵城市改造后的新区水系不但旱涝无忧,而且成为市民休闲避暑的天然大公园。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所所长尚磊介绍说,它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在许昌学院河—饮马河和清潩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中,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将河道设计定位为“与城市共呼吸”的生态、休闲、文化、活力之河。

  在河滨自行车道的设计中,采用具有排水性的全生态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可渗入路面之中,由路面中的连通空隙向路面边缘排水,从而雨天路面表面不会形成较厚的水膜,避免了水飘与水膜反光的产生,同时不会出现溅水现象,有效地保证了自行车的行车安全。该种路面还具有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减缓地表沉降、改善生态环境等显著的生态效应。

  河道两岸近乎荒废的低洼地也被重新加以利用和改造,自下至上铺设砾石层、砂层、种植土壤层、树皮覆盖层,并于其上种植耐盐、耐淹、耐污能力较强的乡土植物和地被植物形成蓄水层,构建多处雨水花园。除具备汇聚、吸收雨水的功能外,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了环境中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改善了河道周边局部的小气候环境,不但宜人宜览,也为当地的昆虫与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人工雨水湿地系统也被按照“边缘效应”的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旱生植物群落、旱生+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不同的高程台面上的湿地泡依据设计的植物群落的不同,展现了湿地水量变化时的不同景观形态,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在湿地中生长的植物、微生物和细菌等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将雨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分解或转化,使雨水得到净化之后进入河道。

  从目前的运行效果来看,运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构建起来的雨水系统,既节约了绿化用水,又提高了区域排水防涝标准,同时还有效削减了径流污染物的排放流量,改善了城市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使规划区域内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