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年来,湖北省秉承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让多地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潮起来”,成为新的文化地标打卡地。作为大黄鹤楼景区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蛇山北麓的斗级营片区与武汉长江大桥有紧密的视线联系。从汉阳门一直到解放路,斗级营定位武昌老城西门户,户部巷的重要功能延伸,规划打造...
中华建设网讯(记者 尹家胜 通讯员 宁叶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相得益彰,成为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湖北省秉承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进城市更新,让多地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潮起来”,成为新的文化地标打卡地。
位于武昌蛇山北麓与汉阳门正街之间的斗级营,是清末武昌府署管理钱粮的军营驻地,因为以“斗”计量发放给养,故称斗给营,谐音“斗级营”,也有“斗斗粮食斗斗金”之意。
作为大黄鹤楼景区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蛇山北麓的斗级营片区与武汉长江大桥有紧密的视线联系。从汉阳门一直到解放路,斗级营定位武昌老城西门户,户部巷的重要功能延伸,规划打造集汉味美食、民俗体验、人文休闲于一体的特色饮食文化商业休闲体验区。
斗级营项目分两期建设,2019年3月启动斗级营保留建筑修缮保养项目(一期),2022年7月启动斗级营综合改造提升项目 (二期)建设。项目拟通过保护市级文物徐荣廷公馆等重要建筑,分类整治院落,恢复历史街巷与格局,延续建筑风貌,传承斗级营历史格局。
斗级营92号院有近百年历史,以前是药业大亨陈太乙的一处房产,后来无偿捐献给政府使用,曾经作为长江大桥苏联专家的宿舍使用,后期又被当作铁路职工宿舍使用,年久失修,显得有些破败,目前正在进行修缮工作。
中南建筑设计院EPC事业部综合EPC中心斗级营项目经理杨昊介绍说,在修缮过程中,他们注重保留建筑的历史价值,比如使用老工艺和老材料,尽可能使建筑恢复原样,并对外立面和结构进行加固和翻修,包括护栏和雕花的风格,都是按照原来样式进行修缮。
在已经完成修缮工作的建筑中,最有名的当属建于1926年的徐荣廷公馆,一座坐南朝北、背靠蛇山、面临长江的为中西合璧式二层砖木结构建筑,它曾是纺织大王徐荣廷的私宅。走进公馆,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年代,每一个房间都充满了历史的痕迹。精致的雕花、华丽的吊灯、复古的家具,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世纪前的武汉。
杨昊介绍说,针对徐公馆的修缮,是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下,对文物的布局、形式、结构等方面进行原状保护,保留文物的整体完整性,真实的延续文物实体,保护各种信息及价值,在最低限度干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保护文物建筑的历史真实性。对于缺失丢失的构建进行局部补配,按原材料、工艺、形制修复,延续现存建筑风格,将现存建筑的元素与质感进行重组,保持片区建筑风貌统一。
据介绍,斗级营建筑高度位于11m-24m 区间,整体呈现西侧低,东侧高的控高高度趋势。为保护黄鹤楼望江的视线通廊,修缮工作在空间布局与联动上,响应《东西山系人文绿道公共空间规划》,设置地块南侧沿蛇山山麓的人行步道,向西融入长江沿岸景观带,向东融入黄鹤楼景区;通过扶梯及直梯设施将无障碍步道向北串联,将斗级营向北融入司门口及户部巷街区。
EPC总承包单位把斗级营修缮工作划分为ABCDE五个区,目前A区和B区已经于2024年9月开始对外营业,占到建设总体形象进度的45%,剩下的CDE区正在紧张施工当中,预计2025年8月全部对外营业。
杨昊介绍说,在全面保护斗级营风貌和历史建筑的前提下,他们将充分利用历史遗产、历史环境要素,发挥片区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和改造,把斗级营打造成山-门-楼一体化的临江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旨在吸引更多游客和居民,促进武昌古城的旅游发展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