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广袤的百色大地上,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承建的北环线一标段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片热土上,建设者以其清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生动诠释了工程建设与民生福祉的和谐共生之道。
便道修善,民生诉求的“瞬间响应”
故事始于项目启动之初。一个春日午后,项目团队深入勘查施工便道,他们走过坑洼不平的小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乡亲们期盼的目光。一位年迈的村民大爷向他倾诉:“这条便道是我们干活的主要通道,这道都是坑,要是能帮忙修修就好了,我们进出方便,采摘芒果也就方便多了。”这句朴实的话语,如同一道闪电划破夜空,击中了大家内心的柔软处。
“大爷,您放心!”大家握住老人的手,眼神坚定,“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我会尽快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早日实现便道修整。”
回到项目部,项目团队立即整理相关资料,详实记录便道现状、需求,起草了一份详细的报告,其中不仅分析了便道对提升施工效率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其对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品质的深远意义。随后马不停蹄地与政府部门展开高效沟通,以事实为依据,以民生为诉求,成功推动便道修整工程实施。
几个月后的一个清晨,当村民们走出家门,一条长达300米、结结实实的崭新便道赫然呈现。施工车辆平稳穿梭其间,老牛拉着车漫步,老人们扛着背篓行走,一幅和谐的画面在阳光下徐徐展开。百姓们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万分:“中交人,真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
护航芒果林,环保与经济的“双重守护”
北环线两侧,郁郁葱葱的芒果林犹如绿色的长城,守护着一方水土,滋养着一方人。然而,随着路基工程的推进,挖填作业带来的严重扬尘问题,如同阴云笼罩在这片希望之林上空。芒果授粉受阻,农户们的眉头紧锁,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这扬尘有点多呀,会不会影响我家的芒果哦!”芒果种植大户张大姐忧心忡忡地找到项目部。
“张大姐,您的担忧我感同身受。”项目经理回应道,“环保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项目团队立即开动,研究抑尘方案。调配洒水设备,强化施工现场的抑尘措施,制定科学高效的洒水作业计划。清晨的阳光下,洒水车如辛勤的园丁,挥舞着湿润的“魔杖”,将扬尘牢牢锁在湿润的地面上。
“现在好多啦,果然是央企,有担当!”几天后,张大姐特意来到项目部,送来一筐自家的水果。大家仿佛看见蓝天白云下,芒果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致谢。
以人为本,施工便民的“匠心独运”
道路施工,难免会对周边村庄的道路、农田、鱼塘产生影响。如何在推进工程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村民生活的影响,是项目团队心中时刻牵挂的问题。
“修路是为了便民,而非扰民。”项目例会上反复强调,“我们要做的是人民满意的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出对民生的尊重。”
面对村道的干扰与损坏,项目团队坚持“修路涵洞,必保通行质量”的原则,要求设计团队优化涵洞结构,确保每一段修复后的道路都能承载起村民的出行期待。对于可能被淹没的田地、鱼塘,严令施工队伍务必做好排水设施,确保灌溉无忧,农田鱼塘生机盎然。
项目团队不仅注重眼前施工对村民生活的细微关怀,更着眼于北环线对百色地区长远发展及民众福祉的重要价值。项目部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主动与涉铁队伍沟通对接,询问对方是否需要施工用土等便利条件,旨在助力北环线早日实现顺利通车。面对与其他兄弟单位的交叉施工情况,展现出豁达的胸怀与务实的管理智慧:“只要不影响整体施工,些许摩擦不必过于计较。明确告知对方施工完毕需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施工管理同行,理应相互理解、相互便利,毕竟我们都在为社会作贡献,目标一致——确保道路最终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