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百千万工程”:深圳描绘区域协调发展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2-05 11:5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核心摘要:回望2024年,深圳闻令而动,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从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提级跨越发展、再到省内高水平对口帮扶协作的辐射带动——2023年度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深圳获优秀等次,实现了首年良好开局。

新年伊始,春意尽染鹏城。梅县深圳小镇传来幸福的欢声笑语,深汕特别合作区新一批重大项目推进建设,鹏城各大景点、商圈人气火爆,境内外游客在深圳体验传统新春佳节的文化魅力,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特区热土上,这些跳动的城市脉搏,共同谱写着深圳以“头号工程”力度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的协奏曲。

回望2024年,深圳闻令而动,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从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到深汕特别合作区提级跨越发展、再到省内高水平对口帮扶协作的辐射带动——2023年度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深圳获优秀等次,实现了首年良好开局。

 

全市域一体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立体网络”

 

2024年全市GDP达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领跑一线城市。依托“20+8”产业集群布局,深圳推动各区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矩阵。南山区是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锋城区,宝安区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福田大步迈向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区……深圳“百千万工程”的底色,是全市一盘棋协同推进的系统性思维。

深圳以“真金白银”打破发展壁垒——去年以来,市财政对原特区外转移支付占比达67%,近70%的市级重大项目落子原特区外。战略倾斜带来显著成效:2024年轨道交通五期建设中,原特区外线路占比突破65.6%;光明中心区、龙华梅林关、龙岗东部中心区等重点片区加速崛起;全市划定72片约10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区域,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在发展中,深圳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2024年将67%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交出温暖答卷:全年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8万座、新增医院床位超9000张,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0.5万套、开工城中村改造项目45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79个,城市发展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有品质。

生态建设同样彰显城市温度:1300多座公园织就“山海连城”绿美网络,“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总里程达3600公里以上,近4400公里碧道绿道串联城市脉络。“超充之城”,“圳”在领跑,1000多座超充站、40多万个充电桩建成,超充站、充电枪数量历史性超越加油站、加油枪,构筑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2%,空气质量稳居全国超大城市首位,实现“抬头见蓝、出门见绿、开门入园”。

以创新闻名的深圳,正以产业升级、空间互联、民生普惠和生态治理为支点,构建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深汕特别合作区蝶变,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样本”

 

全球率先实现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仰望U9、腾势Z9、Z9GT等高端新车型陆续上市,单月销量连破40万辆、50万辆……过去一年,比亚迪依然全速行驶在快车道上。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的大力扶持。

作为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深汕特别合作区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以“特区速度”实现从“产业洼地”到“活力新城”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242.15亿元、同比增长74.2%,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动能充沛加速崛起。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通港大道等17条道路建成通车,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合作区段通车,深汕枢纽开工建设;小漠港新开通4条外贸航线、累计7条,开港以来出口汽车7万辆,成为华南地区第二大汽车出口口岸。

全境域内和美乡村建设焕发新貌,高标准建设4个美丽圩镇和9个典型村,下北村等6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云新村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集体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

在民生建设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推进民生设施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开工,深圳中学深汕高中园和深汕实验学校建成投用,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主体结构封顶,建成保障房1.2万套。

 

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书写“先富带后富”湾区答卷

 

这个除夕,梅县深圳小镇宽敞明亮的新房里,80岁的王松庆和老伴正忙着张罗年夜饭。新居三房两厅一厨一卫,南北各有一个大阳台,水、电、气、网全部通畅,墙面洁白、门窗崭新。王松庆搬入的梅县深圳小镇,由深圳出资,仅用142天建成,梅县、平远深圳小镇春节前已入住565户,入住率近80%,以高标准保障生活质量,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圳除了市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省内5市共23个县对口帮扶协作的任务,2024年选派干部392名,安排帮扶资金38.73亿元。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在全省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特别是积极参与河源龙川新城规划建设,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

从“梯度转移”到“链式融合”,深圳打造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和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梯度载体,吸引116.2亿元产业投资落地,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跨区域协作模式。省内对口帮扶1市5县获评省“百千万工程”优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结对帮扶协作获省推动产业共建优秀等次。

从“硬件支援”到“软件赋能”,深汕中医医院(汕尾中医院)等医疗教育项目加速推进,“深圳理念”重塑汕尾学校管理模式、2024年支教学校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从“资源激活”到“品牌崛起”,探索从育种到销售全链增值赋能路径,围绕“粤种强芯”引导生物基因企业、国家基因库等在农业物种基因测序、精准育种、超级作物培育等领域重点攻坚,深圳企业与清远共同研发的白羽肉鸽繁殖性能好、成长性能高,深受市场欢迎;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新增“圳品”34个、累计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对口地区农特产品走进深圳市民餐桌,乡村经济焕发新生机。

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枢纽相继贯通,深圳与周边城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与惠州、珠海等城市实现港口资源高效整合,带动32万亿资金要素跨区域流动。与东莞、惠州、中山等市创新推出“千项事务跨城通办”,破解行政壁垒,为粤东西北地区创造超270万个就业岗位,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深圳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全面加强统筹谋划,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2024年深圳市“百千万工程”十件大事

11984919.jpg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图为环西丽湖绿道。

 

2024年是深圳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加力提速、全面突破的一年。这一年,深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推动全市域协调均衡一体化发展、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提级跨越发展、省内高水平对口帮扶协作等重点任务,全力推动全市“百千万工程”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2024年深圳市“百千万工程”十件大事,感受“头号工程”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进一步鼓足干劲、奋勇争先。

 

1 深圳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中名列首位

坚持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落实“百千万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多次研究部署,带队到清远连樟村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深汕特别合作区实地推动有关重点工作,在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中系统谋划“百千万工程”,推动全市“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2024年5月,省“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公布2023年考核结果,深圳排名21个地级以上市首位,福田、坪山、光明等区位列优秀等次。

 

2 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模式获全国推广

选派干部392名,安排帮扶资金38.73亿元,扎实推进省内4市23县对口帮扶协作,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与对口地区近1500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办理,高标准牵头编制河源龙川新城规划,省内对口帮扶1市5县获评省“百千万工程”优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结对帮扶协作获省推动产业共建优秀等次,16个镇、166个村入选省第二批典型镇村,我市与汕尾市对口合作成效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经验做法。

 

3 深汕特别合作区朝着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加快迈进

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指示要求,把发展壮大县域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高水平谋划构建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比亚迪项目一期和二期西地块全面投产、二期东地块全面开工、三期启动建设,面向全国紧急解决1万名产业工人需求。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GDP达242.15亿元、增长74.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7.5%,呈现加快提级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4 深圳3家民宿摘得业界“奥斯卡”——黑松露奖

完善规划布局,优化资源开发,强化条块结合,探索多元投资经营主体参与民宿建设模式,全面提升民宿产品和服务质量、发展效益,推动民宿特色化、集群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打造了深汕桃花源民宿、大鹏苫也未名海民宿等一大批全国知名旅游民宿,大鹏新区苫也·不若林民宿、熹遇·见岛私藏度假酒店和INNO楹诺·小半湾3家民宿入选第八届黑松露盛典年度精品民宿榜Top100,较场尾民宿小镇获评“中国最佳民宿宿集”奖。

 

5 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赢得国内外广泛赞誉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发布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汇地方标准,推动江门恩平红树林碳汇在深交易,新增种植树木65万株、生态修复26.71平方公里,新建、改造碧道150公里,新建提升步道308公里,“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总里程达3600公里以上,光明湖、梧桐山河、牛湖水入选省级绿美碧带建设项目,鲲鹏径获评全国十大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之一,环西丽湖绿道示范段项目获2024缪斯设计奖景观类别—公园及开放环境金奖。

 

6 街道版城市文旅指南出版发行

用好深圳山海资源,引导各区深入挖掘下辖街道的历史文脉、科技创新、商贸地标、山川风貌等,开发工业游、海上游、红色游、时尚游、古村游等各类精品线路超60条,“守望田野”乡村非遗探索之旅入选文旅部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蛇口改革开放史迹精品游径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线路,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获评全国十大最美星空推荐目的地,编纂出版《发现另一个深圳:深圳78街“全景画像”》《深圳78街“行街”指南》两套人文丛书,全面展示深圳的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

 

7 梅州市安置小区援建任务圆满完成

坚持服务大局、守望相助,成立援建工作专班常驻梅州,以深圳速度、深圳标准全力推动梅州市“6·16”特大暴雨灾害安置小区援建工作,项目总投资约4.77亿元,仅用142天完成梅县区、平远县安置小区项目建设,较计划工期提前1个月完工,可安置受灾群众约707户,确保受灾群众春节前高标准入住新居,梅县深圳小镇安居工程和平远深圳小镇安居工程分别获2024GADA全球建筑设计奖“公益及救灾建筑类别”“住宅建筑类别”金奖。

 

8 举办首场“百千万工程”专题新闻发布会

加强对“百千万工程”的宣传引导,开展“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认定和“深圳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宣传报道,打造“圳兴乡村会客厅”平台,召开首场“百千万工程”专题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和变化,全年各类媒体报道我市“百千万工程”做法成效10000余次,全网阅读量超10亿人次,推动“百千万工程”家喻户晓,吸引重点商协会和民营企业累计投入12亿元支持“百千万工程”。

 

9 市妇儿大厦升级改造获国际大奖

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印发《深圳山海城市特色风貌规划设计导则》,构建“三导则、三通则”城市风貌和建筑品质导控体系,启动22个重点片区第六立面提升,完成70万余平方米城市空间改造,打造出一批具有国际水准和世界影响力的城市风貌集群,市妇儿大厦升级改造继2023年荣获“2023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十大价值创新奖”后,又获2024年第51届IES照明奖,城市风貌更加迷人、更具魅力。

 

10 坪山长守村活化利用焕发全新魅力

妥善处理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创新探索“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古村落活化利用新模式,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旧”,遵循完整性、原真性、延续性保护原则,引入文创企业、规划设计机构等社会主体对现有古村落进行现代化改造、艺术性提升,联手龙马社以戏为媒活化长守村老围屋,规划建设文化长廊、演绎秀场、民俗礼巷、漫游空间、长守别苑、中心广场6大区域团组,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0

热门标签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