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就“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户外运动设施建设,要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水平,提高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通达性。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 寒冬)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就“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提出指导意见。要求,强化户外运动设施建设,要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水平,提高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通达性。
户外运动主要是指以自然或户外环境为依托的体育运动,一般包括滑雪、滑冰、桨板、船艇、潜水、骑行、山地越野、攀岩、自驾、溯溪、漂流等项目。
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是我国户外运动产业的骨干力量。国际经验显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是一个国家户外运动产业辐射国际市场、吸引全球游客不可或缺的“名片”,也是一个国家户外运动产业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地域辽阔,山川秀美,拥有世界一流的户外运动资源禀赋。近年来,户外运动需求快速增长,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已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和自然资源转化利用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高水平发展,提高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制定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内涵特征和建设路径。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显现。
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使其设施建设、服务供给、管理水平、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助力户外运动参与人数持续增长,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指导意见》从“合理利用优质户外运动资源、强化户外运动设施建设、推动户外运动产品及服务升级、健全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体系、深化户外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户外运动安全治理水平、强化要素保障”七个方面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二十项举措。
建设高质量目的地,需要强化设施建设,提高便捷可及性,为此,《指导意见》强调,要强化户外运动设施建设。
要求,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冰雪、山地、水上、陆地、航空等户外运动场地设施,支持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登山营地、船艇码头等建设。结合地形地貌特征,以绿道、健身步道、森林步道、骑行道、风景道、滨水道等线状道路为媒介,加强各类户外运动场地的有效串联,形成全域覆盖、配套完善、分布协调的设施供给格局。
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水平。围绕群众需求,结合户外运动项目特征,着力建设为民惠民、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便捷可及的户外运动综合服务设施。运动区域设置标识标牌、设备寄存、临时休憩等配套设施,场地外围配备停车场、充电桩、公共厕所、沐浴更衣、装备维修、便捷医疗、快速补给、通信网络、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科学规划设置露营区域。
提高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通达性。推进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与相关道路同步规划建设,连通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与交通干线,打通户外运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