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 “演练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大家把‘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铁律牢记于心!”2025年10月24日,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组织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现场,讲师结合典型案例的讲解,引发参训人员强烈共鸣。
中华建设网讯 “演练不是‘走过场’,而是让大家把‘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铁律牢记于心!”2025年10月24日,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组织的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培训现场,讲师结合典型案例的讲解,引发参训人员强烈共鸣。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的空间,这类空间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入封闭或部分封闭的场所进行的作业活动。而市政设施的地下管网清淤工作正是其中之一。

本次培训以“现场模拟+理论宣讲”的形式开展,覆盖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麻城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湖北山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人员,旨在拧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螺丝”。

实操模拟现场紧张有序。在模拟雨污合流井作业场景中,参训人员分组实操:先打开周边的污水井盖进行自然通风并架设通风设备持续送风,再使用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井下的氧气、有毒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认指标合格后,作业人员规范穿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系好全身式安全带,在专职安全监护人员的实时联络监护下完成下井模拟作业。

理论宣讲环节,授课专家围绕有限空间的科学辨识展开讲解,明确地下管道、污水井、等市政工作中常见空间的风险属性,系统解读了缺氧窒息、气体中毒、燃爆等核心风险的形成机理。结合近期行业内事故案例,专家重点拆解了作业审批流程、安全交底、通风检测等关键环节的规范要求,强调必须建立完善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在出入口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黄冈市市政设施服务中心主任谢南江在培训中强调,地下管网维护作为城市运行的"隐形生命线",其作业环境具有高风险性、隐蔽性强等特点,是市政领域当之无愧的"高危地带"。此次培训创新采用实景化演练等沉浸式教学方式,彻底打破传统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痼疾,将安全规范转化为一线作业人员的肌肉记忆,确保每个操作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技术支撑、有监管保障。
下一步,市政设施服务中心将持续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全流程管控体系,建立“定期培训+实战演练+动态监管”长效机制,把安全基因深度融入城市"地下血管"的维护脉搏中,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筑牢市政设施安全运行防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地下空间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