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近期,洪山城管积极践行 “共情执法” 工作理念,将其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听诉解忧、罚帮并举、双向沟通等举措,破解民生矛盾、助力企业发展、凝聚共建合力,让城管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成为连接民生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暖心纽带。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朱仙红 谢卓维 叶浓)近期,洪山城管积极践行 “共情执法” 工作理念,将其融入执法全过程,通过听诉解忧、罚帮并举、双向沟通等举措,破解民生矛盾、助力企业发展、凝聚共建合力,让城管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成为连接民生需求与城市发展的暖心纽带。
听诉解忧:破解施工噪声“两难”困局
“夜间施工噪音快把人熬崩溃了!”今年8月,丽岛柳园小区居民余先生多次投诉小区附近修路工地夜间施工扰民。了解相关情况后,洪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并没有直接采取处罚的措施,而是以“摸透实情”为切入点,开展了实地走访、居民回访、约谈施工方等工作,厘清矛盾根源。
经过多方走访了解到,该工地为环理工大北港产业园配套道路改造工程,因白天路段限行,建材运输只能在夜间10点后进行,施工方坦言“夜间作业实属无奈”。执法人员一边实地走访工地周边,一边电话回访居民,并主动约谈工地负责人,逐步摸清了背后的“两难处境”。
“既不能对居民诉求置之不理,也不能让民生工程陷入停滞。”在充分听取双方困难的基础上,为兼顾居民诉求与民生工程推进,执法队员积极协调,推动双方达成折中方案,将建材装卸点从靠近居民区的柳园路调整至夜间无人办公的产业园书城路一侧,从源头降低噪音。同时,向居民说明项目公益属性与施工现实,引导换位思考。渐渐地,抱怨转为理解,一场看似对立的纠纷,在摸透痛点、双向沟通中得以圆满化解。
罚帮并举:为企业纾困注入执法温情
“之前担心流程复杂,现在心里踏实了!”9月14日,华中科态城项目负责人胡经理紧握执法队员李志鹏的手连声道谢。此前,该项目因夜间桩基施工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被处罚,执法队员在送达文书时发现,胡经理正为信用修复流程发愁。李志鹏主动放慢节奏,将材料准备、办理时限、注意事项逐一细致讲解,帮企业避免流程困扰。
这样的“罚后帮扶”并非个例。针对企业受罚后常因不熟悉信用修复流程来回奔波的问题,洪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明确“罚帮并举”原则,处罚前主动说明信用影响,处罚后一次性讲清修复路径,让企业“一听就懂、一次办成”。国庆前夕,原轨道交通11号线某站点项目因遗失处罚文书导致银行业务卡壳,执法队员耐心检索系统补打文书,并协助对接银行,直至业务办结,用“将心比心”赢得企业“既讲规矩、更懂难处”的称赞。
双向沟通:搭建城市共建“理解之桥”
前期,某工地每日清晨不到7点施工,噪音影响备战考研的居民李先生。该工地为武汉理工大学马房山校区西院操场改造工程,是区校共建重点项目,工程进度受关注,而地处居民区的位置又让扰民投诉频发,如何平衡工程推进与居民诉求成为难题。
执法队员没有单方面下达指令,而是以“双向沟通”搭建协调平台,一边与项目负责人协商调整施工方案,提出“7点后机械作业、7点前人工作业”的折中办法,一边多次致电李先生,倾听诉求、解释工程情况,在双方间传递信息、弥合分歧。最终,居民与施工方就施工时间、作业方式达成共识,既保障了工程进度,也满足了居民对安静环境的需求。“城管主动搭台沟通,我们和居民互相理解,干活更顺畅了!”项目负责人感慨道。
从化解噪声纠纷到助力企业办事,从搭建沟通桥梁到凝聚共建合力,洪山去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以“共情”为核,将执法融入民生与发展,用柔性举措传递城市温度,为洪山区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暖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