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10月21日,武昌区徐家棚街道新长江滨江花园小区广场热闹非凡。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垃圾分类专班携手徐家棚街道、武汉市城管执法委“i武汉i分类”先锋队联合主办的“‘两袋对两桶’,开启垃圾分类新时尚”主题宣传活动在此启幕。集知识科普、趣味互动、创意实践于一体的环保实践活动,吸引百余名社区居民热情参与,让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融入居民生活。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费帆 向露)10月21日,武昌区徐家棚街道新长江滨江花园小区广场热闹非凡。武昌区城管执法局垃圾分类专班携手徐家棚街道、武汉市城管执法委“i武汉i分类”先锋队联合主办的“‘两袋对两桶’,开启垃圾分类新时尚”主题宣传活动在此启幕。集知识科普、趣味互动、创意实践于一体的环保实践活动,吸引百余名社区居民热情参与,让垃圾分类的“新时尚”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融入居民生活。
寓教于乐:分类知识“玩”中学
“鸡蛋壳属于什么垃圾?”活动现场,主持人通过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和有奖问答环节,迅速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互动游戏区更是热闹非凡:居民们手持骰子,在垃圾分类飞行棋棋盘上踊跃投掷,只要准确判断脚下格子对应的垃圾类别并成功抵达终点,就能获得精美小礼品。
“我们设计飞行棋游戏时,特意把常见的易混垃圾(比如菜叶、电池、塑料瓶)做成格子,老人小孩都能玩,边玩边记比单纯说教有效多啦!”“i武汉i分类”先锋队志愿者介绍。
“以前总搞不清‘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现在玩一盘棋全记住了,孙子比我还厉害,刚才还纠正我‘烟头属于其他垃圾’呢!”带着孙子参与游戏的居民举着刚赢的小礼品开心地说道。飞行棋、套圈圈等趣味盎然的游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垃圾分类技巧,真正实现“知识入脑入心”。
创意焕新:旧物“变身”显巧思
一旁的旧物兑换区洋溢着循环利用的绿色活力。居民们携带闲置的纸盒、塑料瓶等可回收物品,井然有序地前来兑换。“i武汉i分类”先锋队的志愿者们耐心引导大家换取生活用品。
“您这袋塑料瓶能换2卷垃圾袋,要是攒够5公斤还能换洗衣液呢!”志愿者们一边麻利地登记,一边向居民介绍兑换规则,很多居民一开始觉得卖“废品”不值钱,但看到这些旧物能变成实用的生活用品,参与度也越来越高了。
现场展示的手工艺品格外引人注目——有用废弃材料拼贴而成的装饰画、由塑料瓶巧妙变身的精美花篮、设计独特的环保时装……居民李女士驻足在一幅用废旧报纸做的“裙子”画前,忍不住拍照留念:“太有创意了,以后我家孩子参与活动的时候,也会带她做一条漂亮裙子,肯定好看!”这些由固体废弃物创意改造的作品,赢得了众人的连连赞叹,让居民们真切体会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精准指导:“两袋对两桶”轻松上手
活动现场最热闹的,当数“两袋对两桶”宣传区。参与居民免费领取了两分类垃圾桶,志愿者则围绕“两袋两桶”居家分类法展开详细讲解:“在家中规范使用分类容器,提前分装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就能从源头减少混投问题。”
“‘两袋’指的是买菜时用的环保袋,回家后直接将厨余垃圾倒进厨余桶,其他垃圾装袋扔进其他桶,避免二次污染。”志愿者拿起示范用的垃圾桶,边演示边解释,“很多居民反映‘分类太麻烦’,其实掌握这个小技巧,每天花不了2分钟。”
刚领完垃圾桶的张先生连连点头:“这桶设计得也贴心,盖子上还标着图示,老人也能看懂。”许多居民听完后笑着说:“讲解清晰、垃圾桶实用,回家就知道怎么分了,太方便了!”
此次活动将绿色低碳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实践,不仅让“两袋对两桶”居家分类法走进居民家中,更在社区播撒下绿色生活的种子。下一步,武昌区将继续联合街道、社区等多方力量,持续探索垃圾分类宣传新形式、新路径,提升居民分类意识与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