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日前,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
中华建设网讯 日前,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组织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会议。参会人员不仅有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还有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普通党员群众代表和沿街商户代表。大家围坐一堂,围绕长期困扰城市治理的痛点——流动摊贩管理问题,展开了务实而深入的对话。
管理困境流动摊贩何去何从流动摊贩,是城市烟火气的重要组成,也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一方面,他们方便了市民生活,丰富了街头文化。另一方面,无序设摊常常导致占道经营、环境卫生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市容市貌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城区空间有限,但流动摊点数量多、增长快,如何平衡市容与繁荣、秩序与民生的关系,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难题。会议伊始,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人直指问题核心。
会议的主题是亲民、利民、便民,共建、共治、共管。这12个字,彰显着部门管理思路的转变:从单一主体强制管理,转向社会各界协同治理。
管理城市不能只是城管部门‘唱独角戏’。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必须倾听来自社会各界,尤其是市民和商户的声音,让决策更科学、更民主、更接地气。会上,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通报近期城区流动摊贩整治工作的初步成效,坦诚指出当前存在的不足。随后,各方代表围绕创新的管理模式——一元摊位,展开了热烈讨论。
所谓“一元摊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以极低的象征性收费(如每天一元钱)为流动摊贩提供规范的经营点位。这一模式旨在通过“疏”的方式,从根本上减少无序流动经营,既保障摊贩的生计,又便于集中管理、维护城市环境。
参会代表从各个角度发表看法。一场会议,汇聚了多方智慧,也凝聚了管理共识。
创新实践市容整洁与民生便利双赢
“一元摊位”看似只是一个收费问题,背后却是一套精细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它不仅仅是划一块地、收一块钱那么简单,其成功运作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持。
“一元摊”一条街。科学规划是前提。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将整合此次会议收集到的宝贵意见,对城区进行科学分区评估,在不影响交通、市容和居民生活的前提下,选择适宜区域,如背街小巷、特定广场边缘、闲置空场等,设置一批固定的“一元摊位”区及临时水果摊位,并明确经营时段,实现“还路于民”与“让摊入位”的平衡。科学管理是基础。宣恩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和“诚信+承诺书”机制,建立商户诚信档案,实施奖惩分明的信用管理体系,将流动摊贩纳入城市日常监管体系,推动商户自觉履行管理责任,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这一套“组合拳”,旨在将流动摊贩正式纳入透明的日常监管体系,引导他们从“被管理”转向“自我管理”,最终实现自治、共治的良性循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流动摊贩的管理,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包容之心。宣恩县以“一元摊位”这个小切口,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的大提升,努力实现市容整洁与民生便利的双赢,为建设文明、和谐、宜居的新宣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