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之际,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以制度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建立村"两委"干部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让基层治理者"安身"更"安心"。这项改革不仅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心,更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编者按】
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之际,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以制度创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通过建立村"两委"干部住房公积金保障体系,让基层治理者"安身"更"安心"。这项改革不仅温暖了基层干部的心,更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注脚。
制度破题纾困,破解基层"留人难"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村干部队伍稳定则是基石中的关键支撑。面对基层长期存在的"待遇洼地"和"人才荒",孝感住房公积金中心孝南办事处以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联合组织、财政等部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在摸清基层干部"急难愁盼"后,精准制定《孝南区村"两委"干部住房公积金缴存实施方案》,科学划定缴存比例和基数标准,让制度设计既有政策刚性又显民生温度。
这项改革犹如春风化雨,使全区186个村(社区)的896名基层干部首次拥有了住房保障"安全垫"。肖港镇金神村村干部肖立清谈到:“这项政策不仅减轻了房贷压力,更让我们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能够安心留下来做事。"数据显示,政策实施后村干部年均增收超过2000元,岗位吸引力显著提升,真正实现了"待遇留人"向"制度留人"的跨越。
机制创新护航,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惠民政策精准落地,孝感市构建起"三位一体"保障机制:财政部门统筹165万元专项资金并建立长效预算,组织部门将公积金缴纳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公积金中心开发"智慧云平台"实现开户、缴存、查询"指尖办"。针对基层薪酬结构复杂的特点,创新实施"绩效工资月度化"改革,既保障了缴存基数规范统一,又实现了干部实际收入"只增不减"。
在具体推进中,全区13个乡镇场配备专职服务专员,公积金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政策服务进基层"把政策宣讲送到村头巷尾。短短10天便完成全区896名干部账户开设,跑出了便民惠民的"孝感速度"。这种"财政托底+智慧赋能+服务下沉"的创新模式,为政策落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治理效能倍增,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正在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澎湃动能。在孝南区,村干部们用"三变"形容改革成效:工作干劲变足了,个人待遇显著提高,获得感及成就感提升;治理能力变强了,依托公积金信用体系减轻了房贷压力;干群关系变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精力谋划乡村振兴,群众满意度跃升。
孝感实践深刻昭示:基层治理现代化既要注重顶层设计的制度供给,更需聚焦治理主体的切身利益。当改革温度温暖基层"神经末梢",制度优势就能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孝感市正将改革经验向全市推广,计划让更多村干部得到公积金保障。这场始于住房保障的改革,正演变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系统工程,在荆楚大地上书写着"筑巢引凤固根基,凝心聚力促振兴"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