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俊
九年前,李邦义在沙市城郊的三板桥租了间屋,开始制作他想做的根雕。他早上五点多起床,过早后就骑自行车直奔工作室,干满八小时才回家,一干就是七年。两年前疫情来了,他才回家歇着,也该歇了,今年他满了80岁。
想自己的大半生,李邦义总结了两句话:我这人是“三爱三不爱”,爱灯、根、石,不爱烟、酒、牌。李邦义平时言语不多,习惯埋头做事,正是这性情,使得他的“三爱”成果一枝独秀。
李邦义爱做灯,灯里有他的童年记忆。沙市有元宵节玩灯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大人们在街上表演舞龙、舞狮、划龙船、踩高跷,伢儿们则提着竹扎纸糊的龙灯、凤灯、鲤鱼灯、虾子灯在巷子里乱窜。李邦义有兄弟姊妹八个,前五个男孩按仁、义、礼、智、信排序,后三个女孩用嫦、娥、美取名。他小时家穷买不起灯,母亲就自己动手做灯,边做边告诉伢们:凡事不要靠别人。母亲做灯的过程,李邦义记得烂熟。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天,在荆沙棉纺织厂当保全工的李邦义去工会办事,见几个人在扎节日灯笼。看他们手忙脚乱,他就多了句嘴,人家却不屑地说:你行你来试试。他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干,做出的灯让那几个人看傻了眼。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这年北京要举办中国首届艺术节。上边通知各地推荐参展作品,当时的沙市市决定送一盏大宫灯参展。后几经选择,这个制作任务落在李邦义头上,他也不负众望,花了三个月时间,扎出一盏仿东汉张衡地动仪的大宫灯。灯高一米,宽一米,里边转筒贴圈荆楚风情剪纸,外壁倒挂八条腾龙,下方蹲着八只蟾蜍。灯亮时,转筒美景变换,龙蟾上下呼应,像活物一般。

仿地动仪大宫灯
艺术节在北京展览馆开幕那天,万里、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都来了。参会的来宾们看见那盏象征科学春天来临的大宫灯,无不翘指称赞。
李邦义爱雕根艺,是从在荆州博物馆看见一根战国木辟邪开始的。他只读过三年小学,因家中困难,十多岁就去邱家嫁妆铺学木匠。他爷爷李定禄外号“三瞎子”,是青龙观一带有名的木匠。他家有传承,人又聪慧好学,做的东西又快又好。他干完活时,看见一些树根形状奇特,就常做些玩意带给弟妹们玩。他那时做根雕只是随性好玩,在荆州博物馆看见那根木辟邪后,才起了要传承荆楚根雕艺术的心。
那根木辟邪是墓中镇邪物,出土于荆州马山一号墓。它形为兽首,四足,头上昂,作行走状,被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根雕艺术品。他想,根雕艺术源自楚国郢都,作为楚文化发祥之地的楚人后裔,我应该为这门艺术的传承做点事。从那时起,他就一门心思去琢磨根雕技艺。
上世纪90年代初,李邦义一连干了两件大事:1990年秋,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展示的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新形象。李邦义在兴奋的同时,深感这是一次展示荆楚根艺的机会,他赶在大会开幕前,精心创作了一件“金龙腾飞”根艺品,要赠送给亚组会。沙市市的领导很支持这件事,专门派车,让他带着作品与几位劳模一起进京。亚组会的领导亲自接待了他,众人看了“金龙腾飞”,无不拍手叫好;1991年夏,中国第二届根雕艺术展在沙市市举办。在高手如林的比拼中,不声不响的李邦义以创作品“三个和尚”一举夺得了金奖,从此他的根雕技艺让同行刮目相看。

赠送“金龙腾飞”时留影

在“三个和尚”获奖时发言
李邦义做根雕,善用根的天然形状与纹理,注重根的本色展示,把情趣寓于造型中,尽量少下刀,使“根意与人意”浑然一体。他擅长从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提炼主题,如八仙过海、凌波仙子、嫦娥奔月、美人鱼等,这些接地气的东西很是招人喜爱。
李邦义最喜欢雕荷花,他欣赏荷花临风摇曳的姿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他对荷花是百雕不厌,只是想将荷花的美丽表现到极致。有一次,一个老板看中他做的荷花“秋韵”,要出6万元买走,但李邦义却舍不得卖。

根雕“秋韵”
李邦义在根艺界名气大,有不少根艺爱好者上门请他去制作作品,如今专门收藏他的根雕艺术品的展室就有十多个。他创作时,看重根艺本身,不计报酬,不摆架子,以艺会友,与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称他实在。
李邦义爱觅奇石,始于少年时随父亲的一次武汉之行。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天,他随父亲去武汉办事,完事后父亲带他去武汉展览馆看一个展览。他一进展馆,就被展柜里的一块石头迷住了。石头不大,前头放着一面放大镜,透过镜子可见石头上有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父亲说这只猴子是从石头里生成的,这让他惊讶不已。
李邦义后来看了一本玩赏石头的书,才知道自古以来在江汉平原就有玩石之风。觅奇石,人捡的是石头,考的却是眼力、耐心和审美情趣。他当年看见的那块石头叫三峡石,这种石头坚硬、多色彩、有图形。运气好的话,在沙市江边及建筑工地就能捡到。从此,他没事就往江边和工地跑,养成了低头走路随时搜寻的习惯,数十年来乐此不疲。
有一天傍晚,他从沙市美校门口路过,当时路灯刚亮,他蓦地看见一块石头上有亮点一闪,于是就习惯地踢了一脚,这一脚居然踢出一块“嫦娥奔月”画面石。他后来发现,画面石固然美,但文字石也不错,尤其是那些有书法笔韵的文字石更是妙不可言,于是他便海底捞针一般,去寻觅独特的文字石。
画面石“嫦娥奔月”
他是沙市人,就想找有“沙市”二字的文字石。他用了六年时间,不仅找到了“沙市”二字,还配了块沙市便河石猴画面石,三石放一块,真是珠连璧合的绝配。沙市与荆州地区合并后,他又想找“荆州”二字,他用了四年时光,又让他捡到了,同时还捡到一块荆州古城宾阳楼画面石,三石连排,像是出自一位大书画家之手,堪称是举世无双的珍品。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表达对这位伟人的崇敬之情,他花了三年时间,终于找全了“邓小平”三字。他用四年时间找到的“一山半水”,其石质与纹理相近,仿佛是王羲之写出来的行书。如今他收藏的奇石,尤其是文字石可谓是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在《中华奇石网》上,他晒出的奇石照片,每天都会被成千上万的人流览与点赞。

文字石“沙市”与画面石“便河沙石”

文字石“荆州”与画面石“古城宾阳楼”

文字石“邓小平”

文字石“一山半水”

李邦义在收藏他根艺作品的展厅
李邦义的“三爱”之艺受到人们的广泛称赞。每听到有人夸他,他就会笑着说:灯、根、石三艺都是楚人先辈留下来的,我只是“玩”了点新意而已。一个“玩”字,道尽他对名利的淡泊,对楚风艺术的崇敬。
八十岁的老人有如此胸怀,真的厉害!
2022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