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2035年,长江干线将建成过江通道达240座

发布时间:2020-04-09 07:52 来源:

核心摘要:2035年,长江干线将建成过江通道达240座2020-04-09 07:45:19来源:中华建设网核心摘要:4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240座左右。中华建设网讯(记者严寒冬)4月7日,国家发改

2035年,长江干线将建成过江通道达240座

2020-04-09 07:45:19 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4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240座左右。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严寒冬)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规划: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240座左右。
 
QQ图片20200408165900
 
据了解,长江干线自云南水富至长江入海口,全长 2838 公里,途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七省二市,连接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是目前世界上运量最大、运输最繁忙的内河水运通道,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廊道。
 
长江干线过江通道连接长江两岸,是沟通我国南北交通的重要纽带,也是支撑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设施。截至2018年底,已建成过江通道108座,基本覆盖沿江区县。
 
但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过江通道规划建设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过江通道总量偏少,部分地区远距离绕行过江、横向渡运干扰航运等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部分过江通道负荷较重,重庆、武汉、南京等特大城市和主要城镇化地区过江通道日益拥堵;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不高,部分单功能通道毗邻修建,通道、岸线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仍显粗放。
 
结合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提出过江通道建设的2个阶段性目标:
 
一是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资源节约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180座左右。
 
二是到2035年,全面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保障充分、集约高效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系统,建成过江通道240座左右。
 
针对上、中、下游不同特点,《规划》就过江通道建设作出全面布局:
 
一是发展长江上游云南水富至湖北宜昌段过江通道。针对山区河道江面较窄、生态保护区覆盖范围大、城镇化发展进程较快等特点,规划布局过江通道121座。
 
二是完善长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西湖口段过江通道。针对河道生态敏感点多、荆江河段局部河势尚不稳定、过境运输占比高、主要城镇化地区拥堵凸显等特点,规划布局过江通道77座。
 
三是优化长江下游江西湖口至长江入海口段过江通道。针对平原河道、江面开阔、航运繁忙和沿线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等特点,规划布局过江通道 78 座。
 
规划布局,到 2035 年,长江干线过江通道276座。2025年前,重点推动实施 79 座过江通道。
 
《规划》强调,要严格布局规划管控。加强规划衔接统筹,增强过江通道布局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等规划协调对接,预留过江通道及引线所需岸线及沿江建设用地。深入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制度。
 
要立足高质量发展,根据环境保护、长江干线航道整治、船舶标准化发展、河道治理、防洪安全、技术创新、信息建设等方面要求,科学确定环境保护、水利发展、长江航运对过江通道的技术要求,促进协调发展。充分考虑各方式技术经济特点,采用就高原则,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技术标准有效衔接、建设同步开展。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