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聚焦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在津举行

发布时间:2019-06-04 16:34 来源:

核心摘要:聚焦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在津举行2019-06-04 16:23:24浏览:2评论:0来源:中华建设网核心摘要:新时代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已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层面的拆旧建新过渡到以功能环境重塑、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为重心的有机更新阶段。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再

 

聚焦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在津举行

2019-06-04 16:23:24浏览:2评论:0 来源:中华建设网    
核心摘要:新时代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已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层面的拆旧建新过渡到以功能环境重塑、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为重心的有机更新阶段。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再利用,使其重生为独具创意的城市片区和建筑空间,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19年5月30日,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第三季以"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为主题,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报告厅成功举办。
 
中华建设网讯    (记者家夏)    新时代下,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各地已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层面的拆旧建新过渡到以功能环境重塑、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改善为重心的有机更新阶段。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性改造和再利用,使其重生为独具创意的城市片区和建筑空间,已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19年5月30日,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第三季以"工业遗产的蜕变与重生"为主题,在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报告厅成功举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主编彭礼孝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路红分别致辞。
 
微信图片_20190604154557
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第三季现场▲
 
2019年,"全球城乡创新发展大师荟"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每季邀请不同领域中对城乡创新有深入研究或实践的核心推动者出席,共同寻找有创意的城乡发展策略,助力城乡变革。已成功举办的第一季和第二季主题分别为"对话京津沪"和"对话高铁时代"。
 
微信图片_20190604154607
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路红▲
 
在大师荟上,约书亚·大卫、孙继伟及刘伯英结合了工业遗产保护和改造、城市聚落更新等课题,以其代表案例的阐述与分析为核心内容,发表了主题演讲。
 
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作为"高线之友"的创始人之一,以《高线公园:保留、转化与城市革命》为题分享了高线公园取得成功背后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原因。正是这些力量,将一个废弃铁路遗址转变成为一个生机蓬勃的公共文化空间及城市新地标。
 
微信图片_20190604154546
美国高线公园"高线之友"联合创始人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
 
孙继伟曾主持过青浦新城建设及朱家角古镇的开发,引导"青浦实践",提出新江南水乡的建设理念;建设了一系列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建筑作品,主持了上海市一系列的重大文化设施,并制定了城市更新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机制。在大师荟上,他以《工业遗存--都市文化的沃土》为题发表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工业遗产继承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要城市在延续在发展,城市更新便是永恒的话题。
 
微信图片_20190604154614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顾问教授、全球城乡创新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城市管理专家孙继伟▲
 
刘伯英对中国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等领域有着深刻的见解,曾对首钢工业区作出详细规划深化研究。在以《面向未来的遗产》的演讲中,他表述道:对工业遗产的改造应面向未来,它们不仅记载了社会发展、环境景观和情感记忆,还对未来的社会和生活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604154611
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及秘书长刘伯英▲
 
在大师荟上,约书亚·大卫(Joshua David)、孙继伟、刘伯英共同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了大师对话。探讨了"工业遗产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工业遗产的保护性再利用、激活公共空间活力并改善传统居住聚落环境"以及"未来的工业遗产改造应该面向什么方向、对未来的社会生活具有哪些意义"等议题,他们为更好地记载城市文化记忆、提高未来城市竞争力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