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曹珊)今年以来,黄石市城管执法委紧紧围绕黄石市委市政府和湖北省住建厅重点工作,聚焦城市管理领域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结果导向、长效导向,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目前,黄石市城管系统省级和市级十件实事圆满完成。深入开展“停车惠民”工作,积极打造“全市一个停车场”应用场景,摸索出“六个一批”和“整路推进、整圈推进”工作路径,作为全省2个市州之一,黄石市“停车惠民”工作在全省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已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自然村(湾)2829个,分类覆盖率达到37.23%,完成省厅目标任务的124%。整治背街小巷15条,5个美丽街区创建已完成市级查验;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百日攻坚行动,全力打造首批12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二次供水泵房累计完成改造68座,完成年度目标的107%;老旧供水管网完成改造85.86公里,完成年度目标的101%。全市新建和改造12个口袋公园如期完工,新增绿地面积74.69公顷,完成年度目标的106.7%。实施完成34条主次干道无障碍设施改造,改造无障碍缘石坡道294处。
坚持需求导向,压实“领办”责任,清单式推进项目
一是抓统筹协调。成立全市“停车惠民”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办公室运行规则,牵头拟定停车惠民“1+3”系列方案;组建两级“老旧供水设施改造实事项目工作专班”,建立“一把手”定期会商及督办机制,高位推动二次供水泵房及老旧管网改造。
二是抓民需响应。开展停车资源普查,摸清我市中心城区共有停车泊位13.76万个,机动车保有量14.53万辆,中心城区停车资源呈现供给不足、结构不优、分布不均三个特点。印发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行动计划,全面摸排梳理130座社会自建自管二次供水泵房现状和隐患分析,分批分期列入改造计划。印发《黄石市打造“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工作方案》,明确以重要商圈、公园广场、交通枢纽为重点分批次打造。
三是抓规范管理。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利用,启动有偿招标智慧停车特许经营权;组织编制了停车技术指南,形成指挥一体、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督导供水企业落实《湖北省城镇二次供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要点》等相关建设规范,有效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四是抓过程管控。推行量化指标每半月考核排名,每半月下达任务、考核任务,排名后三面单位将提请提醒、约谈、问责程序,建立落实工作例会、提示交办和督办通报制度,印发工作通报33期。
坚持结果导向,凝聚“会办”合力,集成式解决问题
一是以点带面推进项目。建立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选择停车资源特别紧张、违规停车乱象突出的重点区域,统筹推进“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共享一批、优化一批、取缔一批、规范一批”等措施,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打造一批让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停车惠民重点项目,探索出“六个一批”增位方式和“整路推进、整圈推进”划片综合施策模式。
二是优化流程推进项目。将二次供水改造与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排水单元达标创建”等项目结合推进,优化施工时序、协调施工力量投入,优化建设时序、施工开挖、地下管位等建设环节,节约重复开挖投资,将施工对居民生活影响降到最低,实现“推进改造”与“最小干扰”优化平衡。三是奖补兑现推进项目。将民生实事推进情况纳入《黄石市城区城市管理工作检查考评》内容,累计兑现各类奖补资金610万元,对月度考核与季度督查排名靠后的城区及时进行工作约谈。成功争取到城燃二期供水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7320万元,正在申报2024年20座二供泵房及13个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民生实事项目。
坚持长效导向,巩固“实办”根基,区域式共治共享
一是充分保障各方利益。坚持不以收费为目的,坚持“不改变经营模式、不影响既得收益、不负担改造成本”的“三不”原则,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前提下推进“停车难问题治理”,截至11月底,中心城区已新增停车泊位6047个,联网接入泊位信息2.9万个,共享开放18处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
二是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积极发挥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四驾马车”在停车惠民改造、施划中的作用,将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拆违腾空的地块纳入停车位建设范畴,增加老城区停车泊位供给;由城发集团投资,红色物业入驻,统一管理旧改小区内的停车资源,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组织城区、街道、社区、物业对全市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清理,查漏补缺,对以往施划不规范,不清晰的停车泊位线进行修复,根据道路和小区新建改造等实际情况施划停车泊位。
三是充分营造宣传氛围。制作停车惠民宣传片2部,印制宣传资料2万份,邀请人民日报、中新社、湖北日报等6家中央、省级媒体来黄采访报道,通过释疑解惑、宣传引导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协调,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讲好停车改造、施划故事营造良好氛围。发动全社会力量做好节水工作,该市顺利通过第三次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考评,积极开展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主题活动,表彰一批节水先进单位,开展节水宣传“五进”及市民健步走等活动,依托典型案例展示二次供水改造成效,切实增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喝得到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良好的社会节水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