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擦亮乡村洁净底色——湖北仙桃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小记

发布时间:2023-01-10 13:15 来源:

核心摘要: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邓律)1月9日上午,在仙桃沔城镇古柏门村周家剅,村民周盛安将理菜剥下的菜叶菜根等倒入家门口摆放的厨余垃圾桶内。厨余垃圾有环卫工人收走集中堆肥,不仅解决了处理渠道,更能给农田施肥,一举两得。据她介绍,环卫工人定时对垃圾进行转运,厨余垃圾将运至村里的沤肥池堆肥,村民可免费取用。谈及村

中华建设网讯(通讯员 邓律)1月9日上午,在仙桃沔城镇古柏门村周家剅,村民周盛安将理菜剥下的菜叶菜根等倒入家门口摆放的厨余垃圾桶内。


“厨余垃圾有环卫工人收走集中堆肥,不仅解决了处理渠道,更能给农田施肥,一举两得。”据她介绍,环卫工人定时对垃圾进行转运,厨余垃圾将运至村里的沤肥池堆肥,村民可免费取用。谈及村里开展垃圾分类的举措,周盛安赞不绝口。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会污染农田和水,居住环境更整洁,我们住得也舒服。”周盛安说。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和妥善处置是必经之路。古柏门村共有4个小组、1270余户,每日产生生活垃圾超3吨。以省级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为契机,古柏门村“软硬兼施”,创新思路,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上下足功夫。
 

“垃圾治理,分类是关键。”古柏门村党支部书记程义云介绍,考虑到农户主要种植莴苣、四季豆等蔬菜,该村因地制宜,把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并发放了200套二连装垃圾分类桶,方便农户分类投放。分类投放的厨余垃圾就地沤肥,其他垃圾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统一处理。

“今年下半年,我们在村部建成了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接下来,还将开展垃圾分类评比、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等活动,实现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升村民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和参与率。”程义云说。
 

与此同时,该村增设垃圾分类宣传栏、宣传标牌,绘制200平方米墙体画,组织志愿者、村干部们上门为村民做入户宣讲,开展垃圾分类集中宣传和培训等活动,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让农户耳濡目染,主动对厨余、易腐垃圾分类投放。如今,该村农户观念有了极大转变,垃圾分类已成为村民们的生活习惯。

“不仅如此,以古柏门村为示范建设点,我们还大规模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请宣传车走街串巷进行宣传。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利用我们沔城网红,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沔城回族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孙承说。

古柏门村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的各项举措,是我市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仙桃市大力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近年来,仙桃市持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将城区环卫作业模式向农村延伸,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全市生活垃圾保洁、清运等工作得到有效保障。实行市、镇、村三级共担机制,探索一体化管理、基层自治、巡查考核的共治共管模式,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管理。市清洁办发挥牵头作用,纵深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引导村部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纳入村规民约,并合理配备农村保洁员,积极组织各村集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助力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2022年,仙桃市在湖北省2022年第三季度农村垃圾治理综合得分中位居第二。
 

“垃圾分类目的,就是要为垃圾分类处理打好基础。”市清洁办督查考核科科长肖文斌说。目前,以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仙桃市已在548个村居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80%;建成有机垃圾处理中心5个,可回收再生资源利用中心2座;全市通过验收的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共15个,正在创建的共20个。

据介绍,仙桃市将进一步完善“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和配套设施,加大力度推广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逐步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不断擦亮乡村洁净底色,打造绿色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