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海东持续推动河湖长制 力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发布时间:2021-05-07 09:37 来源:

核心摘要:来源:海东日报湟水流域海东段生态环境面貌和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步步为营,湟水河再现风姿,千万条沟渠末梢恢复生机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扎实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以优

来源:海东日报

湟水流域海东段生态环境面貌和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步步为营,湟水河再现风姿,千万条沟渠“末梢”恢复生机……近年来,海东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扎实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向“有力有为”转变,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湟水河系黄河支流,在海东境内流经互助土族自治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按照青海省政府湟水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和“三年见成效、五年实现治理”及污染物“全测控、全收集、全处理”的目标要求,海东加大力度,以坚决的态度、过硬的措施,努力将湟水河打造成集污染治理、生态建设、防洪泄洪、休闲景观为一体的景观带。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湟水流域海东段生态环境面貌和水质得到持续改善。据监测数据显示,近两年,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始终稳定在100%(其中Ⅲ类水质占比达到50%以上),湟水河水质达标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确保了一江清水出城出省,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多的治水幸福感、获得感。
 
如今,流水潺潺,鱼儿遨游,鸟鸣啾啾,河岸绿树成荫……湟水河,从过去的“黄水”,蜕变成清澈亮丽、人水和谐的“生态廊道、景观带”。巨变的背后,是海东市坚韧不拔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改善水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海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听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汇报,并多次作出指示批示,带头开展巡河巡湖,示范解决问题,对河道整治、清理、保洁工作提出明确意见。在市级河长湖长的表率效应下,从市级到村级,1758名河长、469名湖长一次次巡河巡湖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展。
 
“有了河湖长制,村里发生了大改变。”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道帏藏族乡俄家村除了制定本村的巡河制度,还把村干部和保洁员一同纳入巡河队伍,利用“河长制”App进行定位巡河,遇到问题及时拍照上报,及时处理。同时,组织队伍对沿岸的居民进行入户宣传,引导村民将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倾倒。
 
从反复治、集中治,到形成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每条河湖有人管有人治,“河湖长制”正带领海东走上治水管水常态化的道路。
 
碧水蓝天成了海东的背景色,治水治出了一江清水,治出了发展活力,更治出了民生红利。2021年,海东市河湖管理工作将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按照省水利厅“守护母亲河、推进大治理”专项行动等要求,完善河湖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强化落实河湖长制,以黄河、湟水河、大通河等重要河流流域为重点,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扎实开展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加强河湖日常巡查管护,努力打造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海东市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党政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推行河长考核问责与激励制度,推进河湖长常态化规范化巡查管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党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河湖长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管河护河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河湖长制工作合力。同时,按照“一河一策”、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做好河道日常监管和巡河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真正履行好管河治河职责,通过完善河湖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无人机、App等,提高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实”到“有为”转变。充分发挥流域统筹、区域协调、部门联动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河湖长制监督检查,扎实有效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涉河项目许可监管、河道采砂管理、河湖管护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出“水清、岸绿、河畅、生态”的健康河流,确保一河清水出城出省。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