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 全国
  •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重庆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当前位置:首页 > 专栏圈子 > 专栏新闻

杭州做强基层“智治” ,守护美丽城镇“永续美”!

发布时间:2020-11-09 12:46 来源:

核心摘要:稿件来源:杭州日报高质量建设美丽城镇,不仅要让各城镇在当下焕然新生,还要探索实现城镇的永续美。为实现城镇家园永续美丽的承诺,全市各美丽城镇通过密织基层治理网络、做强镇村智慧监管等举措,探索巩固美丽城镇建设成果,助推美丽城镇永续美丽。全民参与由街长管街变全民治街我们镇的每条街,几乎都有人管。不仅有镇村

 
稿件来源:杭州日报
 
高质量建设美丽城镇,不仅要让各城镇在当下焕然新生,还要探索实现城镇的“永续美”。为实现城镇家园永续美丽的承诺,全市各美丽城镇通过密织基层治理网络、做强镇村智慧监管等举措,探索巩固美丽城镇建设成果,助推美丽城镇永续美丽。
 
全民参与
 
由“街长管街”变“全民治街”
 
“我们镇的每条街,几乎都有人管。不仅有镇村干部,还有从居民中招募的志愿者,以及各个街边商铺的负责人。”谈起乾潭美丽城镇建设的巩固成效,镇村干部自豪地说。
 
建德市乾潭镇,清爽整洁的街道、民风和美的氛围,令人印象深刻。从“街长制1.0”时期覆盖10条主要街道,到如今24条小街小巷都有了“街长”,乾潭打通了街面治理的“最后一米”。
 
“10条主街道是由镇班子成员任街长,24条小街小巷由24名中层干部分领负责,同时每条街道还从热心居民中招募了1名‘民间街长’交叉任职。”乾潭镇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乾潭每周还会有2名本街商铺业主轮流担任“轮值街长”开展街面自治。
 
通过干部街长、民间街长和轮值街长“三驾马车”共同驱动,乾潭形成了全民共建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确保美丽城镇范围内街道绿化养护、长效保洁、垃圾分类做到位。
 
不仅如此,乾潭还按照美丽城镇“五美”目标,进一步拓展了街长的职责范围,“除了传统的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违规摆放店招、机动车乱停乱放等,我们的街长还关心着环境如何进一步提升、设施如何更好维护、居民矛盾如何调处等。”乾潭镇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理顺街面的“毛细血管”网络,由“街长管街”变“全民治街”,乾潭实现了美丽城镇空间长效治理更加精细化。
 
技术赋能
 
实现“被动整治”为“主动防控”
 
如果说乾潭通过打造“街长制2.0”长效治理升级版,实现了由“街长管街”变“全民治街”基层治理新模式,AI等新技术的应用则为余杭、临安等地美丽城镇永续美丽技术赋能,实现“被动整治”为“主动防控”,从“人海战术”走向“智慧监管”。
 
余杭仓兴街是仓前人日常生活中的一条重要街道,学校、银行、派出所等机构都坐落在这条街上。虽然人员流动密集,但整条街的秩序井井有条,原因在于有一个看不见的“AI智能系统”在监管着它。
 
据余杭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遍布在仓兴街各个角落的监控摄像头,是这套“AI智能系统”的“侦察兵”,它们负责拍摄街道上的实时画面,并上传到城管中队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电脑里的“AI智能算法”会自动对画面进行分析,判断街上是否存在车辆违停、占道经营等扰乱秩序的行为,并在画面上用“红框”进行报警。“一旦发现报警,我们立即派单给就近的工作人员,让他们现场处理,普通问题只要5分钟就能解决。”
 
不仅在数字经济发达活跃的余杭区,在临安的湍口镇,当地昌文线、湍泉路、八都街等主要道路及背街小巷的重点部位,安装了37处智慧监控设备,并和该镇智慧监管“四个平台”及公安网络连通,确保发现问题即时处置。
 
同时,该镇的日常巡查小队也配备了执法仪,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监督、管控和依法行政,保障集镇环境和秩序。
 
“持续完善美丽城镇环境风貌长效管理,确保建设效果长效久治,既要靠基层干部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持续织密空间管理网络,也要靠各地大胆探索应用新技术,体现杭州智治。”市建委、市美丽城镇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引导鼓励各美丽城镇创新基层管理方式,大力推进“乡村小脑”建设,打造镇村基层治理智慧平台,确保美丽城镇长效管理更加精细、精准,守护全市美丽城镇的“永续美”。
 
0

本文作者

投稿 订阅 合作

订阅

投稿

手机订阅入口
单位
姓名
地址
电话
稿件或合作事项
请先做成一个压缩包文件再上传,文件大小不超过10M。
大文件请发邮箱:zhjszzs@126.com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027-68873367
010-88585617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电子邮箱: zhjszzs@126.com
中华建设杂志社公众号
中华建设网
公众号
红点视频
公众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头条号
中华建设杂志社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