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搬来幸福新生活茅箭区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综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是难中之难。茅箭区为了啃下这块 硬骨头,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贫困问题,十三五以来,该区结合实际,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稳步推进 。截至2018年底,全
搬得出 精准识别不落一人
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精准识别是前提。
茅箭区是37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共有重点贫困村1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8户、7151人,因地形复杂,多在山区,底子薄,分布广、战线长。为使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和精准扶贫规划范围的困难群众实现应搬尽搬,自2016年以来,茅箭区以实地考察研究为依据,精准制定了前期项目规划,专门下发 《关于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认定锁定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并按照省、市级要求,督促指导乡、村、包联干部开展认定锁定工作。分级建立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包括搬迁户的家庭状况、搬迁前后对比照片等相关资料信息都逐户归档,做到村有册、乡镇有簿、区有电子档案。对建档立卡有搬迁意愿的贫困人口,严格按照政策宣传、入户调查、村级评议、乡级审查、片区指挥长签字、区级审批的 “六步法”执行,通过逐户核查核实,最终动态调整确定搬迁对象978户2990人。
为了将项目落实到位,茅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早作部署,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设立环境建设组以及专门工作机构,并抽调工作人员进驻项目安置点具体负责项目的管理、协调、指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其间,结合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规划,积极引导相关工程项目、整合有关涉农资金共同扶持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结合安置区的资源特点和环境容量,采用因地制宜选择搬迁和安置方式,合理制订实施方案。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有力保障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序推进。
稳得住 安置工程倾情关爱
居以安为先。集中安置点建设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头戏。
往哪搬、怎么搬?这考验着茅箭区委、区政府的智慧与担当。按照 “一个集中安置点、一个产业支撑”的要求,茅箭区坚持将旅游扶贫战略贯穿于易地扶贫搬迁全过程,综合考虑政策红线、群众需求、产业定位、专项资金等因素,专门制定下发 《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选址工作指导意见》 《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管理办法》 《易地扶贫搬迁进城购房安置方案》等7个配套政策指导性文件,并在总体规划基础上对片区安置房建设进行详细规划。
在建设过程中,该区始终坚持按照政策红线定人均安置房面积,以群众实际要求定户型,重点结合扶贫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设计安置房风格。在落实 “两不准”政策基础上,该区结合荆楚建筑特点和南部山区实际,以 “严守政策、经济实用、简洁大方、确保基本、预留空间”为原则,设计多种类型的建筑户型供搬迁户选择。同时,坚持按照 “人均25平米面积”的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群众住得合规、实用和明亮、舒心。
为了让搬迁群众住得稳,该区主打旅游牌,在安置工程基础配套设施上下 “绣花功夫”。在集中安置区绿化、美化、亮化基础上,配套建设文化广场、邻里互助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十三五”期间,全区改造升级茅大路、马赛路等3条二级公路,加快建设五茅路,启动建设茅官路,改造完成胡枧路、台子路等区域内循环公路,着力构建了 “三纵一横”旅游交通网络。实行主干道五茅路、东沟路、大坪路沿线道路绿化、村落净化、庭院美化、沟渠畅通等综合环境常态化整治。新建垃圾处理场2个,乡村清洁工程15处,完成各类公厕建改29座;建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0个、农村文化广场25个、邻里互助中心7个、村级卫生室15个、乡村幼儿园4个。茅箭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市级生态村全覆盖。
如今,穿行在十堰茅箭南部山区,一座座崭新的特色民居依山就势、景色宜人、美如画卷。
能致富 农旅融合助民增收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致富才是目的。
围绕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根本目标,茅箭区始终坚持以旅促农战略不动摇立足做好乡村旅游+扶贫文章,将乡村旅游与扶贫搬迁、民居改造、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后半篇文章”,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着眼长远,规划为先。该区精心制定了《茅箭区南部山区旅游导向型乡村综合发展规划》,结合扶贫搬迁,细化易地扶贫规划方案,分别对6个片区作修建性详细规划,20个村庄进行改造方案设计,12个景区进行规划修编。目前,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茅箭区建成了东沟、廖家、浪溪、营子、黄家、马家河等20余个民风淳朴、生态良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的生态景区村。
特色打造,生态生金。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建设下,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为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脱贫致富的 “阵地”。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茅塔为代表的景区带动型,以赛武当苗圃花卉合作社为代表的合作社带动型和以秦巴生态植物园为旅游项目带动型的旅游脱贫模式,建成了茅塔生态旅游示范区、营子民宿旅游示范区等旅游扶贫试点,实现了扶贫搬迁工作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目标。
脱贫致富,产业为要。为了激活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该区还出台 《“精准扶贫、一户一策”扶贫到户项目管理办法》,对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分门别类给予以奖代补扶贫,多途径多措施提高贫困户的 “造血”功能,确保贫困户 “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技能”,加快实现自我脱贫。目前,茅箭区共兴建茶叶、蓝莓、猕猴桃、金银花、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产业基地达30余个,产业带动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