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站
近年来,达日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委“一优两高”战略和州委七次全会部署,坚持以“加强就业创业、培育特色产业、补齐设施短板、提升保障水平”为主要抓手,实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以实现自主造血为导向,全力加强就业创业力度。在开展导向型就业培训的同时,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有门路、产业发展有资金、产品销售有渠道。落实就业培训政策。四年来积极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大型就业和人才服务活动3期,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根据群众需求实施订单式培训,投入培训资金511万元,共培训牧民3996人,转移就业1299人;对接上海市奉贤区,开发公益性岗位35个,17家企业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12名贫困劳动力在奉贤区相关企业实现稳定就业。落实金融扶贫政策。投入金融扶贫贷款担保资金7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2209.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户、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产业扶贫带动;发放“530”小额贷款732笔1409.5万元,落实贴息资金58.09万元;为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放贷款800万元,贴息资金73.4万元,带动80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4750元;投入资金650万元注册成立13个贫困村互助协会,入会率100%。落实电商扶贫政策。建成县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1处,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本土特色农畜产品及加工产品。
以巩固脱贫成果为目标,努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通过系统化规划、多产业融合、全链条开发,形成了县有扶贫产业园、村有集体经济、户有增收项目的“三位一体”产业扶贫格局。基础产业助脱贫。自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9859万元(县级自筹4050万元),完成33个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项目整县覆盖,2019年底窝赛乡直却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等6个乡镇合作社呈现效益,年收益475.83万元,户均分红3151元。新兴产业稳脱贫。整合统筹涉农资金1.34亿元,建成集“商业步行街、酒店、汽车保养中心、农贸市场”为一体的精准扶贫商贸旅游产业园,打造了“企业+扶贫基地+村级扶贫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接机制,覆盖的743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611.6元。同时,积极筹措产业资金4300万元入股果洛大酒店项目和果洛州综合商城项目,覆盖9个贫困村4440名贫困人口。特色产业促脱贫。培育了以乡村旅游、高原特色产品加工等多元化的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实施了13个贫困村3986万元的村级光伏电站扶贫项目;累计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助力非贫困村经济发展,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目标。
以实施项目建设为引擎,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紧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短板,积极协调,多方筹措,分别实施了水利、住房、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和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牧区乡村由单一的“生活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复合转型。改善安全饮水条件。整合各类资金6914万元,完成1处集中式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2083眼小口机井的建设任务,解决了全县2660户建档立卡户和1654户非建档立卡户的安全饮水问题;总投资3640万元的吉迈镇第二水源工程已接近尾声,将切实解决全县枯水期用水难的问题。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16以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2亿元,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960户7979人,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高标准实施完成总投资1.75亿元的562户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并争取资金3300万元实施了室外配套,县级配套1078万元完善了集中供暖设施。同时,投资1.6亿元实施完成岭格社区配套设施、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老旧小区改造、巷道整治等,正在稳步实施投资3716万元的供养设施及便民服务设施、县城三期集中供热工程项目。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建成总投资850万元的县城客运汽车站,投入县级资金95万元开通25个行政村客运线路,切实解决了基层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同时,总投资1.5亿元,建设里程145公里的吉迈镇至德昂乡政府、满掌乡木热村至查干村公路、莫坝乡政府至萨儿根村、科曲桥至夏曲村四条公路正在建设中,道路的建成将切实改善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此外,积极落实农村公路养护机制,2020年3月份以来,花费65万元养护农村道路451公里,清理道路冰雪80吨,路面补缺358立方米,清理淤泥297平方米。改善城乡卫生条件。实施总投资2962万元的上红科乡、德昂乡和桑日麻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及环卫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总投资1.06亿元的吉迈镇污水管网改造、吉迈镇环城北路道路与排水管网建设、吉迈镇黄河路西北片区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吉迈镇幸福路、滨河西路、环城东路延伸段道路整治和平安路道路工程项目,在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以践行为民服务为宗旨,极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严格落实中央、省、州关于社会保障工作决策部署,建立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并结合精准扶贫,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强化社会保险保障。协调对接上级社保、扶贫等相关部门,建立人员信息台账,核实人员信息,发放政策补贴,政府代缴5118名贫困户的养老保险51.18万元,确保贫困户老有所养、老有所依。2019年,贫困户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参保率达97.6%;深入推进“六减”健康扶贫措施,推行“一单式”结算服务,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62%,贫困户医疗报销比例达到90%,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参加工伤保险1400余人次。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四年内共纳入贫困人口2620户9769人,清退不符合标准在档人口3户4人。2019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冬季取暖、临时价格补贴、特困人员生活保障、救助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困境儿童生活补贴等惠民资金587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