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城市道路管线井缺失破损,一直以来是影响市民满意指数的“痛点”。天津市巡管处把准这处忧心脉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把“城市道路管线井监督管理缺乏创新抓手”问题作为专项整治重点工作之一,深入研究落实道路井盖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法,坚持以调查研究检视初心、以成果运用推动工作,切实提升市民满意指数。
截至目前,全市道路井盖网格化管理案件处置结案率达91.45%,同比2018年上涨6.91%,其中,在城市道路管线井病害问题督办处置方面成效尤为突出,仅7月督办解决问题达871处,同比2018年7月上涨36.09%。
一是研究出台《天津市城市道路井盖设施管理考评办法》,持续健全考核监管体系,压实设施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属地责任、明确监管责任为目标。二是引入数据化统计思维,针对管线井权属查找难点问题,努力打破固有工作思路,与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协调,以友谊路(乐园道—西园道)为试验区,开展城市道路管线井电子底图初步测试,着力提升产权确认效率,不断推动巡查管理工作向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每年7—8月主汛期,是城市道路管线井发生缺失、移位、翻转以及道路塌陷、松散、沉降等问题高峰。为了真正解决好这影响市民出行安全的揪心事,市巡管处围绕进一步落实城市道路管线井设施应急处置预案,把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健全后评估制度作为重要发力点,根据雨季特点梳理巡查重点,精心筹划对重点区域高频次、全覆盖病害排查工作,以一个个案件的快速、高效解决,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展现主题教育整改成效。
7月10日,西青区昌凌路机动车道上两处相邻井盖缺失,由于此处位于医院、居民区附近,日间人流相对密集,对过往车辆正常行驶造成较大安全影响。巡查人员按照工作流程上报案件并迅速与辖区巡查监督所联系设置警示标志,后经所应急小组与自来水集团、中水公司、能源集团、热力公司多方联系,均未能确认产权所属方。为兑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承诺,尽快解决这一安全隐患,在处相关部门和辖区所的反复协调下,最终由能源集团义务为两个无主井配上井盖,在1个工作日内便填补了这处市民忧心缺口。
7月12日,巡查人员发现北辰区龙泉道人行道发生局部塌陷,已经形成明显坑洞。辖区巡查监督所应急小组当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到达现场设置安全警示,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维修,在3小时内就快速完成了填平修复。
8月2日,河西区永安道与友谊北路交口处,机动车道上一井盖缺失敞口。辖区巡查监督所应急小组得知消息后,综合分析该地段重点道路车流高峰特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冒雨赶至现场设置警示围挡,在完成初步判识后,快速与产权所属单位所取得联系,全程仅用时1小时,便将这处病害修复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