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住建厅的帮助指导下,鄂尔多斯市坚持以“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为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着眼建设大美品质幸福城市,坚持精品化建设、园艺化打造、精细化管理,优化城市综合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一、坚持精细理念,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高度重视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把城市精细化管理作为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先后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下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和《鄂尔多斯市推进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方案》,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都有专人负责。二是制定规范标准。近年来,从市容管理、环境卫生、景观亮化、园林绿化、市政管养等方面,出台修订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程技术导则60多项,做到目标定量化、责任明细化、标准精准化和措施具体化。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把城市管理精细化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将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建立起与精细化管理相配套的城管绩效考核体系。
二、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提升城市规划设计精细化水平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指导和调控作用,注重细节,彰显特色,把城市功能做实、内涵做深、形象做优。一是突出超前规划。完成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亮化设计、各类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慢行系统设计、城市水系景观设计等30多项专项规划,统一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让空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优势充分优化组合,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要的城市功能体系。二是做好精细规划。严格控制详细规划编制单元中的刚性内容,统筹协调、合理配置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数量、规模和布局,控制和引导城区各项建设。三是重视特色规划。以唯一性、地方性和民族性,构成城市独特内涵和品质。围绕“点”,规划打造“城市家居”,增设便民文化活动点。勾勒“线”,规划打造“城市客厅”,勾勒各类民族元素主题公园,塑造鄂尔多斯的“地域文脉”。拓展“面”,规划打造“城市花园”,加强对城市重点地段、特殊功能区、拓展区城市景观的整体控制,引导城市空间与景观、道路、园林绿地等有机结合。
三、坚持建设精品,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精细化水平
秉承“提升品位、完善功能”理念,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夜景亮化”等精品建设工程,打造大气舒朗、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品质城市。一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服务承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城市建设基础配套设施一次成型、一步到位,特别是康巴什区成为全国首个无空中架线的城市。全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49.18平方米,城市供水、集中供热、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21%、96.5%和92.03%,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2%和98.93%。二是精心打造城市精品工程。建设了内涵丰富、建筑造型别致,融民族性、地域性、独创性于一体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地标性建筑,结合国内外重要活动在我市举办的契机,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及建筑面进行了改造,新建了伊克敖包、丝路小镇、酒吧餐饮文化街等一批城市景观。同时,对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每一处公园,都精雕细琢,亚洲雕塑艺术主题公园、鄂尔多斯婚庆公园、东胜铁西公园成为城市新亮点。三是高标准实施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坚持“点上出精品,线上出风景,面上见成效”,提前开展景观设计、苗木选配、地形整理、管网覆盖等基础工作,高水平开展城市绿化和景观改造提升。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兼具生态、美化、景观等多种功能要求,将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将不同品种、造型、花期、色彩的花草树木相搭配,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使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构建城在林中、林水相依、绿色环抱的生态型城市体系。四是突出抓好景观照明升级改造和节能管控。对市区夜景景观灯饰进行升级改造,将原有的大功率投光灯、泛光灯等高耗能灯饰全部改造为LED节能灯,将绿色环保的生态照明理念贯穿于夜景照明中,重点打造鄂尔多斯大街、中轴线广场、青铜器广场、铁西公园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国际灯光展、全城灯光秀等活动。同时运用亮化智能控制设备终端实现景观照明灯饰的节能、日常、节日等管控模式的转变,达到集中管控、节能增效的目的。
四、坚持精细管理,着力提升市容市貌改善精细化水平
结合 “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等创建和巩固活动,推行精细作业、精细服务、精细管理。一是提升市容环卫管理水平。打造最干净城市,明确责任分工,实行定人、定责、定岗、定区域、定路段的岗位责任制,对主次干道采取全天候清扫保洁,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9.63%。对城区主要道路沿线、重点区域、城市出入口周边建筑及外立面景观进行整治提升,把每条道路、每座桥梁、每只井盖、每个公厕等都细化到具体的养护人员和督查责任人。提升物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制定《鄂尔多斯物业服务管理条例》,建立物业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物业管理技能大赛。部分地区建成数字化物业监管平台,整合规范服务内容,推动物业服务行业专业化发展、职业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品牌化建设。二是突出重点领域整治监管。结合迎庆办会创城等工作,对全市境内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商业网点、公园广场、接待酒店、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区域,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营造清新亮丽的城市环境。在静态车辆管理上,实行公安交警城管部门联合执法,将违法停放车辆拍照取证后上传至车辆违章处罚系统进行处罚,其中康巴什区构建违章车辆微信缴费系统,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极大方便了市民群众。在“三乱”小广告管理上,部分旗区开通城管自动语言提示系统,对涉嫌违法发布广告号码通过电信部门强制停机,同时在部分地段为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发放供求信息。在流动商贩管理上,通过统一设置早、夜市和便民摊点629处,惠及群众7万多人,有效规范了店外、占道经营行为。部分地区还为流动商贩建立了违法档案,实行“首违”不处罚制度。三是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积极推行“全覆盖、无缝隙、不间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市范围内6大类、63小类事件信息,5大类、133小类部件信息进行数据普查和整合,划分出15103个单元网格,其中康巴什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标准、定奖惩”的“六定”管理模式,在空间上实行网格员、中队长、大队长、督查员、局领导“五级”监管,要求执法人员每周徒步巡查。推进城市管理“一张图”,实现对全市数字城管的整体监控指挥。7个旗区建成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其中东胜区被住建部授予“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大力推行“全民城管”模式,整合手机app、12319、微信公众号等现有信息资源,建立“一个服务号、一个手机APP”的“全民城管”管理中心 。
五、坚持严格执法,着力提城市环境治理精细化水平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执法监察,打造优美、整洁、规范、有序的城市容貌。一是推动执法力量下沉。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设立服务岗亭、流动执法车等载体,将1000多名执法队员下沉到街道社区,开展常态化的巡查管理,形成属地管理、基层处置、服务为先、执法规范的城市管理机制。各旗区安排执法人员采取早中晚时段错时上下班等方式,加强双休日、非工作时段的巡查管理,有效填补管理时间上的真空地带,保障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井然有序,实现“无缝隙”“全天候”管理。二是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编制《鄂尔多斯市城市管理法律汇编》,统一了全市城管行政执法法律文书格式、办案流程、档案管理等标准,制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和标准,定期组织全市执法系统法制人员开展案卷评查交流活动。先后制定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一系列执法工作制度,建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体系。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立公布行业执法“一单两库一细则”。三是加强能力素质培训教育。建立法律法规考核合格上岗机制,坚持每月学习一部法律活动,月末组织一次法律知识闭卷考试,不达标的待岗学习。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自治区法制考试。全市城市管理一线执法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定期组织开展全市城管系统执法人员的培训。编印下发《鄂尔多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用手册》。四是大力整肃行业工作之风。大力开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加大全市执法系统作风建设的整治力度。先后制定下发城管执法队容风纪管理规定和“九条禁令”,推动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实现了行政执法标志、执法车辆标识、执法工作服装的统一。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细化督查内容,及时开展对行业专项整治情况的复核工作,深入旗区开展明查暗访,将发现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整改。与此同时,推进各级城管执法部门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